省熟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立春)晚20时,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二十四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1~3题。
1.开幕式当天,北京太阳( )
A.东南升,西南落 B.东北升,西北落
C.正东升,正西落 D.正北升,正北落
2.开幕式开始时,下列城市属于2月4日日期的有( )
①北京 ②莫斯科(东三区) ③伦敦 ④纽约(西五区) ⑤悉尼(东十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下列四个节气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开幕式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的是( )
A.立夏 B.立秋 C.立冬 D.冬至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1日17时左右我国进入夏至节气,但这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气温一般要积累20-30天左右才会进入最热的时候,即入伏(进入三伏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今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下图为“夏至节气图”。据此回答4~6题。
4.初伏当天苏州(约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是( )
A.60° B.70° C.80° D.90°
5.从夏至到初伏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B.苏州旗杆正午影长变短
C.南极附近极夜范围扩大 D.北京日出时间逐渐推迟
6.我国进入夏至节气时,全球昼夜分布最接近( )
A B
C D
紫砂岩是由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的沉积型粘土页岩,是高温制作宜兴紫砂壶(下左图)的主要原料。下右图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8.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与下列过程的原理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④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形成于( )
A.火山喷出物质的持续堆积作用 B.板块边界碰撞挤压作用
C.背斜顶部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 D.上覆岩层差别侵蚀作用
10.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 )
A.两侧岩性差异 B.岩层断裂分割 C.岩浆侵入隔断 D.岩层褶皱变形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 )
A.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C.乙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读右图中的气候资料,图中点位的标号代表月份,完成14~15题。
14.下列分布有该气候类型的一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南非、智利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印度、泰国
15.该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不会有( )
①太阳一年之中两次直射:②沿岸寒流经过;
③针叶林分布;④热带荒漠分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和降雪地区的分界线。下图为“2022年1月26~29日我国部分地区雨雪分界线位置变化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雨雪分界线的推进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纬度和冬季风 B.温差和地形 C.冬季风和地形 D.水汽量和温差
17.驱动雨雪分界线移动的根源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气旋 C.暖锋 D.反气旋
18.图中雨雪分界线( )
A.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而南移 B.北侧因气温较低而以降雪为主
C.甲处因地形影响而移动较快 D.乙处因海陆热力差异折向西南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图1为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2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苏木吉林湖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临近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20.图中湖泊排泄量季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渗量变化大 B.外泄流量变化大 C.气温季节变化大 D.风力大小变化大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22.F地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第Ⅱ卷(综合题 共56分)
23.阅读某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乙地地貌为 ▲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 ,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为 ▲ 。(4分)
(2)丁地地貌是 ▲ ,简述其形成过程 ▲ 。(4分)
(3)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合进行泉水勘探的是 ▲ 地;如果要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合选择在 ▲ 地地下,请给出选择该地的理由 ▲ 。(4分)
24.读北半球某地区一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 ▲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 ▲ 。(2分)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 处。(2分)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 ▲ (填“冷锋”或“暖锋”)影响,届时②地可能出现 ▲ 天气;随着锋面过境,②地天气将 ▲ 。(5分)
(4)图中①②③④地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 ▲ 地,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 地。(3分)
25.新疆水资源短缺,降雪是其水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下图为“新疆降雪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简述新疆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4分) ▲
(2)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降雪量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
(3)简析准噶尔盆地降雪对当地土壤的有利影响。(6分) ▲
26.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太平洋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左图是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右图是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指出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洋流?并说出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4分)
▲
(2)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4分) ▲
(3)指出图中甲、乙、丙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原因。(4分) ▲
(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出现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指出出现此现象时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东、西岸各举一例,4分) ▲
省熟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C C D C B B D B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B B A C D B B C A 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12分)
(1)山峰 向斜(2分)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分)
(2)冲积扇(1分)山区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山麓)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3分)
(3)丙(1分) 甲(1分) 理由:甲地为背斜,背斜顶部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安全性好;背斜倾斜岩层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隧道内不易积水。(2分)
24.(12分)
(1)气旋(低气压) 阴雨天气(2分)
(2)西北风(偏北风) ①(2分)
(3)冷锋(1分) 云层增厚、大风、雨雪、降温(2分) 天气转睛,气温下降,气压升高(2分)
(4)②③(2分)(1分)
25.(16分)
(1)分布不均(2分);北部多南部少;山地多,盆地少。(2分)
(2)当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准噶尔盆地向西北开口,利于水汽深入(6分)
(3)积雪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风蚀;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6分)
26.(16分)
(1)丁洋流 增温增湿。(4分)
(2)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低(2分) 原因是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2分)
(3)丙(1分) 原因是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出现补偿上升运动,形成上升流,底层营养盐物质上泛,饵料丰富。(3分)
(4)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大火;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次数减少:(任答一点2分)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减少: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任答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