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高中高 2022 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
2.回答选择题时,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回答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总分 100 分,答题时间限时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部分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这可用来证明中国
A.率先迈入阶级社会 B.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D.文明成就获世界认可
2.“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实行禅让制 B.实行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郡县制
3.下图是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分布图。由此可知,当时
A.中原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B.铁器使用全面推广
C.冶铁技术北方地区高于南方 D.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4.战国时期诸子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
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与上述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5.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
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内外朝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6.汉文帝、汉景帝下诏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将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还免除田税长达 12 年。据此可知,文、景二帝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实现了国家的强盛 D.彻底摒弃秦朝的制度
7.汉武帝时期颁布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和均输、平准等诏令。这些诏令的颁行意在
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扩大商品交换范围
B.增加百姓赋税负担
D.掌控经济加强集权
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陶瓷业不及汉代发达,对窑炉的使用也极少改进,仍沿用圆形馒头窑;在南方,窑炉则有了很大发展,龙窑结构也被进一步改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 B.政治中心随经济发展而转移
C.政治局势差异影响手工业发展 D.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9.《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是
A.唐通过和亲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B.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10.《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对象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11.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
B.南朝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火药应用于战争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
D.唐代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13.读下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一府州军监一郡守一转运司 B.路一参知政事一郡守一节度使
C.路一府州军监一转运司一通判 D.省一参知政事一节度使一巡抚
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
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15.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
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
A.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 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 D.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
16.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是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B.唐、五代十国、北宋
C.五代十国、两宋、元 D.元、明、清
17.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社会经商风气浓厚
18.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
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 D.伦理道德的弱化
1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C.维护了传统的封建统治 D.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
20.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这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文人化 B.平民化 C.职业化 D.自由化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 3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曹操死,曹丕称帝,用“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与其父的“唯才是举”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到了西晋,虽仍以此为选官制度,但在执行上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
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
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不同。(6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 6000 万(公元 2 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4 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根据材料,提取一条宋元时期水运交通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 分)泸州市龙马高中高 2022 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ADA 6-10 BDCBC 11-15 BDCAD 16-20 CABAB
二、材料题
21.(1)变化:①标准由重视才能到重视出身、门第;
②选官权由中央委派的中正官手中到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操纵。
影响:①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
②造成了西晋政治的黑暗和动荡。
(2)不同: ①官员选拔权集中到中央;
②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③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
22.原因: ①国家统一、疆域扩大;
②华夏族进一步扩大;
③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纷争中融合;
④民族迁徙和杂居,各族人民的交往;
⑤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任意答4点得8分)
影响:①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促进内地与边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巩固统治,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6分)
23.示例一
信息:北宋漕运以东京(开封)为中心,元朝大运河直接连接起大都和杭州。(2分)
说明:东京是北宋统治的政治中心,通过漕运将财赋集中到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元朝定都在大都,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却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
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提高了粮食和财赋北运的效率,巩固了元朝统治,进一步加强
了南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影响了沿岸城镇的兴衰。(10 分)
示例二
信息:元朝水运交通方式多样,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2分)
说明:元朝定都在大都,经济中心在南方,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国家对南方经济和财税的依赖度进一
步增强。为将南的经济文化交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提高了粮食和财赋北运的效率,
进一步加强了南北间流。
宋元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为开通长途海运创造了条件。海运开通提高了江
南粮食的运输数量,推动了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巩固了元朝统治。(10 分)
答案第 1页,共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