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重点)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疏通文意。(重难点)
课程导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2.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传不习乎
一箪食 逾矩 罔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3.读准字音
(lún)
(yuè)
(yùn)
(xǐng)
(chuán)
(dān)
(yú)
(w ng)
殆 贤哉 陋巷
好之者 曲肱
不惑 笃志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dài)
(zāi)
(xiàng)
(hào)
(gōng)
(huò)
(dǔ)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要求:试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下面句子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方法指导:“单”变“双”。
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理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7.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起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2.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划)
②传不习乎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④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⑤三军可夺帅也 (改变)
⑥曲肱而枕之 (胳膊)
⑦博学而笃志 (坚守)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重点词语
二、疏通文意
①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通假字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学而时习之 (连词,标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 (做)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得到)
不亦乐乎 (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3)一词多义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①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 。 今义:数词,三。
②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
③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 今义:强取;抢
(4)古今异义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时常)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④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
⑤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词类活用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了“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贤哉,回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6)文言句式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教导)
(2)是知也(通“智”,聪明)
(3)其恕乎(大概)
(1)教导 (2)通“智”,聪明 (3)大概
拓展延伸
2.翻译这两则《论语》。
(1)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课堂小结
同学们,《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再一次诵读本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重点)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重难点)
3、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课程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已经掌握了生字读音和一些文言词语,初步理解了文意。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一、整体感知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复习) ②传不习乎?(强调复习)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品读“治学篇”
(1)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2.品读“修身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曾子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养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3)“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3.《论语》的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4.《论语》的影响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辞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5.出自本课的积累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光阴像流水一样,不分昼夜地逝去。
箪食瓢饮:指清贫的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富贵浮云:指把金钱和权势视如浮云。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课堂延伸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示例:
1.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3.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论语》流传两千多年,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学好《论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