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基础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的世界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基础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20: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的世界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基础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
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3.赛龙舟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手敲鼓的节奏越快,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C.队员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鼓手敲鼓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4.如图所示四个实验场景,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实验现象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B.乙、丙两图都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丙图可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D.丁图可以验证空气可以传声、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5.如图所示,盲人陈燕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利用手掌拍击和喉咙呼喊发声,依靠声波的反射辨识物体,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被誉为“声呐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燕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Hz
B.陈燕的声音速度为3×108m/s
C.陈燕距离障碍物小于0.1米才能听到回声
D.陈燕的声音靠手掌或者喉咙的振动发声
6.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三种不同乐器发出声波的响度、音调和音色都不相同
C.三种波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频率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次声波可以监测海啸,但人是听不到次声波的,是因为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9.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信息
B.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得越快
C.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禁止校园周边工地施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如图是几种防止噪声的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控制噪声产生
B.乙图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C.丙图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丁图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1.如图所示为考古人员在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工地发现的一套卫国的编钟。这一套编钟共计13枚,大多刻有铭文。其中一件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刻铭。古人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2.下列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A.医院里的B超 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
C.蝴蝶飞行时拍打翅膀(约2~4Hz) 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
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我们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 ___________产生的;在下列4个选项中,不能传声的有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空气;②水;③钢铁;④真空
某一装满水长100m的直钢管,在其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敲击声的次数为 ___________(填选项)。[已知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0m/s,在水中约为1500m/s,在钢铁中约为5200m/s;一般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
A.1次 B.2次 C.3次D.以上次数都有可能
14.学校体艺节晚会上,小月在演奏古筝前,需要用如图所示的仪器校音,该调音器显示的是琴弦振动的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演奏时古筝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更准。
15.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如图。其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 ________而发声;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上述关于豫剧的描述中,有关声音响度描述的词语是:________;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________。
16.蝴蝶的翅膀在1s内可以扇动4 5次,我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是因为这个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低”或“响度小”)。
17.如图所示,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分别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 _______(选填“瓶内空气”或“玻璃瓶”)振动产生的,其中a瓶的 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最高。
18.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能够传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19.“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来判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______。
20.小聪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声音的特性。
(1)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2)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的______有关。他的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为______法。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______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接下来,他们使同一只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 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22.如图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气柱的长短有关、量筒的粗细有关、水柱的长度有关。
(1)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可能越高”,应选量筒_______(字母代号)。
(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______;
(3)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
23.两组同学进行声学实验,小明设计如下
(1)如图1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______,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2)如图1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______,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图2)
(3)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
(4)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5)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B
7.A
8.B
9.A
10.B
11.A
12.B
13.振动 ④ B
14.频率 音调
15.振动 铿锵大气 信息
16.不能 音调低
17.玻璃瓶 音调
18.液体 音调
19.音色 响度
20.音调 频率 响度 振幅 控制变量法
21.靠近 乒乓球被弹开 乒乓球被弹开幅度变大 振幅 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 3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
22.)a、b 气柱发声频率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样高
23.改变 频率 不改变 改变 幅度 固 不同 振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