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同步基础练习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同步基础练习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2 19: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同步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呈酸性的是
A.柠檬水 B.肥皂水 C.石灰水 D.浓氨水
2.蚊子、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稀氨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醋 D.食盐水
3.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小明家的甘蔗茎杆细弱,需要追施钾肥,应选择(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6.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7.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A.CO2 B.CaO C.Cu(NO3)2 D.HCl
8.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u2+、SO、Cl-、Na+ B.OH-、K+、NO、Ba2+
C.Mg2+、SO、Al3+、NO D.Na+、CO、Ca2+、Cl-
9.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氦气填充飞艇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选项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试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2.写出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___。
(2)稀释浓硫酸时水倒入酸中___________。
13.“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它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色。
(3)浓硝酸敞口放置时瓶口也会出现________,说明它具有________。
(4)根据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可知:实验室里保存硝酸时应注意____,常密封保存于_____色____口瓶中。
14.(1)“84消毒液”是现在家庭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能使酸碱指示剂等有机色素褪色的物质),它的有效成分是。“84消毒液”呈碱性,向稀释过的“84消毒液”中滴加无色酚酞,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84消毒液”的制取原理为Cl2+2NaOH=NaClO+NaCl+H2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3)若配制“84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实验室配制该 溶液,需要用到图中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 (填字母编号)。在配制过程中,若烧杯内壁附着水珠,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推断题
15.A~F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若B+CaO→C,则C是___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6.有A、B两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化肥,B广泛用作食品干燥剂。把A、B分别放入水中,前者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后者与水反应生成C并放出大量热。将A与C的粉末混合、研磨,会嗅到刺鼻的氨味。
(1)则A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下同),B物质是______。
(2)A物质属于化肥中的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
(3)指出C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4)把A放入水中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5)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17.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实验一】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化学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二】加入 X 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 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 是______。
A.FeCl3 B. C.Na2CO3 D.
【实验三】用气压传感器测得曲线1 和2,要证明CO2 与NaOH 一定发生了反应,左瓶中应加入______;曲线 1 变化平缓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上述实验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证明______,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18.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 。
(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_______ 。
19.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_____(写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_____保存。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C、_____。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_____。 有气泡冒出 固体中含有_____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_____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③对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变红色 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4)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_____吗?(填“合理”或“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
五、计算题
20.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数据(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3)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21.市售的食用纯碱往往含有少量氯化钠,探究小组以某品牌食用纯碱为样品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目的是______。
(3)若取用样品的质量为2.2g,且实验过程中无质量损失,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g。则2.2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_克,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2.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_____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B
6.A
7.B
8.C
9.C
10.C
11.D
12.(1)可能导致酒精燃烧发生火灾
(2)可能导致放出的热太多,水沸腾,酸液溅出伤人
13. O2 红 白雾 挥发性 避光 棕 细
14.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DF 偏小
15. H2O2 氢氧化钙或Ca(OH)2
16.(1) NH4NO3 CaO
(2)氮
(3)改良酸性土壤
(4)硝酸铵溶解吸热
(5) 复分解
17.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A 20mL水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与水反应的量小 反应物已转化为其他物质
18.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易溶于水 氨气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 把试管底部的空气排干净,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
19.(1)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 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4) 不合理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20.(1)39:6:24;(2)8.8g;(3)14.6%
21.(1)
(2)碳酸钠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解:设2.2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2.2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21.2g。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
22.(1)根据前两次可以看出每20g碳酸钠溶液对应1.97g沉淀,且加入60g碳酸钠溶液恰好氯化钡完全沉淀对应质量为m,所以m=3×1.97g=5.91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x
x=3.12%
故答案为(1)5.91;(2)3.1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