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2 21: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了解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理解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原因,概述联合国、中国为消除饥饿问题作出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宣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室能够做到在寒冷的冬季透光保温,在炎热的夏季遮阳降温。与露地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质量、时间、收益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在不同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蔬果。
蔬菜温室大棚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导入部分引入课堂,同时帮助学生回忆古代食物生产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学生学习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新课讲授】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和教材学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和进程。
材料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教师活动】了解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
【学生活动】思考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哪些?
(1)主要生产经管模式: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大型农场、养殖场。
(2)科学化: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
(3)集约化: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技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
(4)产业化: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运偷、储藏、销售和餐饮服务为中心,横贯第一、二、三产业。
(5)商品化:打破了传统农业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促使农业与工业、商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表现。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蒸气驱动的大型拖拉机
中国一拖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进入俄罗斯市场
融合人工智能和多传感器技术打造的农业机器人
(1)农业机械现代化
①原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教师活动】农业机械化:实现了用机械动力和电力代表人力和畜力,以机械代替手工工具。
②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③影响:
a.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柴油拖拉机
铧式犁 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b.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历史纵横】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应用
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动化。中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莱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无人机喷洒农药
融合人工智能和多传感器技术打造的农业机器人
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迫切性
史料 现实的教训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的自立…农业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基础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农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大工业和智能化时代,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势在必行。
【教师活动】讲解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4)农业服务社会化。
(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
(6)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7)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
(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9)农民生活现代化。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2020年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再传佳音。袁隆平“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央视财经新闻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学习各国杂交育种技术的成果。
(2)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畜牧业现代化
现代化养鸡场
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
3.渔业现代化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教师活动】水产养殖集约化基本是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以高密度放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这与传统的江河湖泊养殖以及网箱养殖都是不同的,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针对耐低氧、经济价值高的水产生物。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夏朝,仓储制度已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兴建了规模不等、层次多样的仓储。汉代,长安太仓一直是王朝的国家粮仓,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职能部门。隋代广置仓储,普遍兴建义仓,并劝令“诸州百姓及军人”输粟储仓。唐代全国有许多储粮几万石、几十万石甚至几百万石的仓、场,组成了一个细密周至的仓廪网络。宋代设置了多种形式的仓库,名目繁多,明代两京、直省府州县、藩府、边隘、堡站、卫所屯戍等均设仓,还在从杭州到都城的漕运线上建有一系列临水大仓。清代“各直省则设有常平仓,乡村则有社仓,市镇则有义仓,近边则有营仓,濒海则有盐义仓。”
——摘编自施峰《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作用与弊端及其对当前粮食储备管理的启示》
材料二 民国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粮食仓储日益萎缩,仓政废弛,粮价飞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1)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2)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教师活动】粮食储备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呢?阅读教材14页最后一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1)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2)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
好的保鲜功能。
含嘉仓粮窖的形制呈圆缸形,将窖挖好后用火烘干,草木灰落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再储放粮食,仓窖口用“席子夹糠”法覆盖,然后封土,这是中国传统储粮的营造设计智慧。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温度变化比大气小;湿度变化稳定,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内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3)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5)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现代粮仓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清·袁枚《随园食单》
在南朝梁国大同年间高昌国(今吐鲁番地区)曾经派使者向梁武帝贡献葡萄干;而且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唐代墓葬中也有发现吐鲁番葡萄干。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学习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领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冷链物流产业的特点
(1)时效性:由于冷链物流承载的产品一般有易腐或不易储藏的特点,因此要求迅速完成作业,保证时效性。
(2)复杂性:涉及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湿度检测,信息系统和产品变化机理研究等技术,加大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复杂性。
(3)高成本性:冷链物流的成本远比常规物流投入要高。首先是设备成本较高,其次是冷链物流运营成本较高。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粮食安全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
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年11月16日)
【教师活动】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徽标,从联合国建立开始就在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而不断努力。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1)原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2)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从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面临饥饿问题各国是如何努力解决的?
解决措施
(1)世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2)中国: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阶段 1950-1978年 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1979-1984年 在农村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将别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重大政策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第三阶段 1985年至今 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活动】讲解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成功经验
(1)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
(2)改革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保护和调动人们的种粮积极性。
(3)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4)国家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
(5)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6)把提高农作物产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活动】与粮食安全相关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阅读教材16页最后一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产生原因
(1)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人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教师活动】世界各国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学生活动】
(1)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史料,思考史料说明了什么?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正)
【学生活动】说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