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2 20:11: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学习重点】
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古人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喜欢听古筝曲吗?课前我们聆听的这首古筝曲的名叫《高山流水》,关于这首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板题:伯牙鼓琴
2.质疑:伯牙是谁,子期又是谁?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
(指名口述:伯牙和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伯牙是当时有名的琴师,子期是樵夫。他们到为知音。)
3. 师:这个同学简明扼要地为我们介绍了伯牙和子期,并以“知音”为题,打开了我们的学习之门。好,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课文,了解他们的故事。
(指名读文,纠正错误读音和停顿,做到文通字顺。)
二、复习回顾学方法
1.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口述:课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巧遇樵夫锺子期,视其为知音,欣喜不己。然而子期早逝,伯牙悲痛万分,破琴绝弦,不复鼓琴,说明了知音难觅,应该珍惜的道理。)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子期的眼前就出现了巍峨险峻的大山;志在流水,子期的眼前就出现了滔滔江水,如此默契的配合,真是难得!也难怪,子期死,伯牙竟破琴绝弦,终生不再鼓琴!古人对友情的珍视,真让我们佩服!
2.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孩子们,文言文言简意赅,语言精炼,与现代文多有不同,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呢?能把你的学习方法和老师分享一下吗?
(指名口述,师总结,展示:一读,文通字顺;二读,正确断句;三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四读,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3.课堂小结:“四读法”学习文言文,这个办法真不错!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它会让你受益终生的。接下来这一环节,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了,有没有信心接受检阅?
三、捕捉重点破难点
1.感受悲喜交加,体会古人情感。
孩子们,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悲喜交加”,你能说出这“喜”在何处?“悲”从何来吗?(学生自由读文)
(1)交流:读一读文中的句子表现“喜”的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就弹奏什么,伯牙弹奏什么,子期就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曲子的理解。伯牙该是多么的欢喜呀!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下伯牙心中的欢喜吗?
(3)指导朗读。(大声地读,读出伯牙的欢喜,也读出你的欢喜。)
过渡:“高山流水觅知音”!善鼓琴的伯牙,他还可能“志”在什么?子期又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完成下面的填空。(出示图片)
方鼓琴而志在春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潇潇乎若春雨。”
方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5)指导学生完成填空,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过渡:“人生难得一知己”“知音难觅”!巧遇知音的伯牙,当他得知子期不再,他们己是阴阳两隔的时候,该有多么悲痛?孩子们,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悲”的呢?
(6)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过渡:(课件出示)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感受伯牙对子期的一片深情。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理解“知音”含义。
孩子们,学习至此,你对“知音”这个词有什么更新的认识了吗?所谓“知音”就是 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
3. 课堂拓展,加深理解。
师:真巧,老师刚刚读过一篇文言文,大家一起来欣赏。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①鹘: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2)提问:乔山人遇到知音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指名回答,总结:由此来看,乔山人远不及伯牙幸运。)
四、课 堂 总 结
师: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又到该说再见的时候了,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课的学习收获。
(指名口述,师小结:“四步法”学习文言文,对“知音”的更深理解。最后,和大家分享几句关于知音的名言。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