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专题四 Word版含解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专题四 Word版含解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4 22:20:33

文档简介


第16课 逍遥游(节选)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鲲鹏(kūn)       坳堂(ào)
蟪蛄(gū) 抟扶摇而上(chuán)
B.学鸠(jiū) 舂粮(chōng)
蓬蒿(hāo) 抢(qiāng)榆枋
C.晦朔(shuò) 決起(jué)
迁徙(xǐ) 恶(wū)乎待哉
D.尘埃(āi) 榆枋(fāng)
泠(lěng)然 莫之夭阏(è)
解析 A项,抟tuán;C项,決xuè;D项,泠líng。
答案 B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到,往。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匹:比。
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D.绝云气,负青天 负:依靠,依仗。
解析 D项,负:背负。
答案 D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均之二策 ③虽然,犹有未树也 ④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①②项“之”均为代词“这”,③④项“虽”均为转折连词“虽然”。
答案 A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吃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今义为转折连词,用于上半句。
答案 D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要找出体现语段中心或主旨的关键句或领起句,然后根据各句中的关联词语、逻辑关系等合理排序。⑤为领起句,引出文段主要话题,①为主旨句,③对①作解释分析,④是由①③得出的结论,②是对④进一步具体的解说。关键词语:“其实”“因为”“所以”“也就是说”。
答案 ⑤①③④②
二、阅读精练(40分)
(一)课内精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3分)
A.水之积也不厚 B.而莫之夭阏者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 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朝菌不知晦朔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草木植被。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解析 C项,绝:穿过。
答案 C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小年不及大年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D.虽然,犹有未树也
解析 A项,大年:古义为寿命长;今义为春节。B项,羊角:古义为一种旋风,今义羊头长的尖角。C项,腾跃,古今意义都为跳跃。D项,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今义为转折连词,用于上半句。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介词,相当于“于”/比;B项介词,在;C项语气词,不译/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译为“在那里”;D项介词,因/连词,来。
答案 B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2)至于顺应宇宙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二)课外拓展(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惠子①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②,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 ①惠子:战国时宋人,曾为梁惠王的相,庄子的朋友。②鹓(yuān chú):鸟名,古书记载的凤凰一类的鸟。③鸱(chī):猫头鹰。
11.下列句子中与“非练实不食”的“实”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则真伪失实
C.阅实其罪 D.用实者成实时采
解析 D项与例句同为“果实”意。A项实际上、事实上;B项真实、诚实;C项查实、证实。
答案 D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 “消减与增长”,同现代义。A.此处意为“它的实际情况”;B.此处意为“在这时”;D.此处意为“旧事、成例”。
答案 C
13.下列对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一样,贪图高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
B.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C.文章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庄子对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嘲讽,体现出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D.本文故事发展出人意料,惠子对庄子起疑心,在城内长时间搜索,气氛陡然紧张,然而庄子却主动“往见之”,读者心情也随之放松。
解析 文章并不是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明庄子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
答案 C
1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5分)
于 是 鸱 得 腐 鼠 鹓 过 之 仰 而 视 之 曰 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上结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
(2)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上结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

第17课 兰亭集序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觞(shāng)  会稽(huì jī)
嗟悼(juē dǎo) 激湍(tuān)
B.修禊(qì) 癸丑(kuí)
彭殇(shāng) 虚诞(yán)
C.骋怀(chěng) 静躁(zào)
世殊(shū) 峻岭(jùn)
D.悟言(wú) 俯仰(fǔ yǎng)
曲水(qǔ) 群贤(xián)
解析 A项中的“会”应读“kuài”,“悼”应读“dào”;B项中的“禊”应读“xì”,“癸”应读“guǐ”,“诞”应读“dàn”;D项中的“悟”应读“wù”,“曲”应读“qū”。
答案 C
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解析 C项,趣—取。
答案 C
3.下列句中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解析 例句中“若合一契”是“像符契一样相合”的意思,可见其中“一”有“一样”或“相同”的意思。A项中“一”指“一杯酒、一首诗”,表示数量;B项中的“一”有“全部”的意思;C项中的“一死生”是把生和死看得一样,这里的“一”有“看作一样”的意思;D项中的“一”指抒发感慨的原因“一样”或“相同”,因此它与例句中的“一”是相同的。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析 A.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C.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D.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要的地位等。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  )
A.当其欣于所遇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 A、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B
二、阅读精练(40分)
(一)课内精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原因。
C.不知老之将至 之:的。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本来。
解析 C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4分)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楚人伐宋以救郑
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 B项和例句相同,都作“因为”讲。A、C、D三项分别作“用”“来”“认为”讲。
答案 B
8.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也不相同
D.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相同
解析 两个“俯仰”是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后一个“之”是代词,它。
答案 A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2)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二)课外拓展(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①,当抗行;比张芝②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③遇稷④、契⑤,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 ①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时人尊称为“草圣”。③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④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⑤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羲之叹惜弥日   弥:满。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挡。
C.意甚悦,固求市之 市:买。
D.顷正赖丝竹陶写 赖:依赖。
解析 B项,抗:匹敌,相当。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 B.
C. D.
解析 A项①②均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因为。C项①介词,替;②动词,做。D项①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②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答案 A
12.下列全部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 (  )(4分)
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②书其扇,各为五字 ③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⑤采药石不远千里 ⑥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解析 “任率”意为“任性率真,不做作”。④是指庾翼感到王羲之书法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感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⑤是讲王羲之晚年热衷于炼丹制药。两件事均与“任率”无关。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觉得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解析 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只能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并不是“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答案 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
(2)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
【参考译文】
(王羲之)开始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职务。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既而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有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啼叫,王羲之向她购买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愉快,坚持要买鹅。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可以把整群鹅都送给您。”王羲之欣然为他书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群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他为人任性率真如此。一次他去门生家,看见棐(fěi同“榧”,树名)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悔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ì)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文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王羲之每每自我评价说:“我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可以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他曾经给人写信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愔,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庾亮写回信,庾亮的弟弟庾翼看到之后深为叹服,因此给王羲之写信说:“我过去曾收藏张伯英的十幅章草书法作品,战乱时南渡长江情况狼狈,结果全部丢失,经常感叹精妙的真迹永远也见不到了。忽然观赏到足下回答家兄的书信,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感觉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
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各类药物。同时遍游东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进入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与亲友分别,总是要难受好几天。”王羲之回答说:“人接近晚年,自然会有这种情形。最近我依赖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又总是害怕儿子们察觉,会减少我欢乐的趣味。”朝廷考虑到他的誓言坚决,也不再征召他为官了。
当时刘惔做丹杨尹,许询曾到他那里借宿,床帏崭新又漂亮,饮食丰盛又甘美。许询说:“如果能保有这些,比在东山隐居强多了。”刘惔说:“你如果认为吉凶可以由人自己决定的话,我又怎么会保有这一切?”王羲之当时在座,说:“假使巢父、许由碰见稷、契,应当没有你们这样的对话。”刘、许二人听了,脸上都生出惭愧的神色来。

第18课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苇草(wěi) 蔑视(miè) 濒临(pín) 卑贱(bēi)
B.愚蠢(chǔn) 飓风(jù) 遏制(xiē) 禽兽(qǐn)
C.纵使(zòng) 矫正(jiǎo) 俯瞰(kàn) 神秘(mì)
D.颤抖(zhàn) 星宿(xiù) 肆意(sì) 孤寂(jì)
解析 A项“濒”应读“bīn”;B项“遏”应读“è”,“禽”应读“qín”;D项“颤”应读“chàn”。
答案 C
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毁灭  尊严  愁怅  瞠目结舌
B.深渊 缩影 荒唐 钟灵毓秀
C.强烈 轻篾 圣徒 断壁残垣
D.致命 嘲讽 回荡 轻歌慢舞
解析 A项愁—惆;C项篾—蔑;D项慢—曼。
答案 B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1年世锦赛激战正酣,首轮虽说波澜不惊,但是仍然有很多镜头值得回味,杜兰特那雷霆万钧的一扣拉开了精彩比赛的帷幕。
B.他笔下的荷花没有“浓厚华滋”的泼墨泼彩,淡淡妆天然样,亭亭玉立,不矫饰不放浪。
C.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他们不知道,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D.热心传统,值得褒扬,但把老北京人想象成个个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未免滑稽,不符合历史。
解析 “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或俭朴。句中理解成没有其他特长,显然是望文生义。A项,“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B项,“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D项,“峨冠博带”意为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答案 C
4.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以孟津一高2012届6班班委会的名义,向学校的李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限80字以内。
①高中三年以来,孟津一高2012届6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②该班学生要举行“青春与梦想”文艺晚会。
③文艺晚会于2012年5月4日晚8点开始。
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⑤仅有35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在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
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应用文之邀请函,因为有字数限制,所以首先根据材料筛选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举行晚会、邀请对象、目的等。然后进行概括。
答案 (示例)我班拟定于2012年5月4日晚8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青春与梦想”文艺晚会。诚请您莅临(光临)晚会,并恳请您在晚会开始时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送上祝福。
5.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牛: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橡皮: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不惜牺牲自己去更正。
批评:过分地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5.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
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牛: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橡皮: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不惜牺牲自己去更正。
批评:过分地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精练(40分)
(一)课内精读(18分)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完成6~9题。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英] 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6.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
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情含蓄而又热烈,耐人寻味。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一是要深入理解喻体“飓风”的文学意蕴,二是要从全文内容着眼考虑。
答案 作者把激情比做飓风,飓风是威力无穷的,它将作者肆意地吹来吹去,这应该是指这三种激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冲击着他的内心世界,以致让他无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说“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7. 第2段说“这就是我所寻求的”,句中的“这”指代什么?请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一问题要找到“爱情”这一关键词并不难,但是要想完整回答,还需联系上文,给出合适的定语。
答案 指能带来狂喜而为之甘愿作出牺牲、能解除孤寂、能够因之而想像到最美好的境界的爱情。
8.文中“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起什么作用?试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一问题需从内容、结构、思想三方面着手。
答案 这一句话巧妙地概括了作者人生的三个追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个大思想家源于人类良知的博大真诚之爱。
9.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意的深层把握能力。罗素在文末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这种爱也正是作者认为“值得活”的原因。他这种热爱是渗透于文章字里行间的。
答案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热爱之情。
(二)课外拓展(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⑥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⑦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0.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露宿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
11.文章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年轻有漂泊的勇气;②因为年轻有可漂泊的身体;③因为年轻有漂泊的想象力。
12.文章第7段引用泰戈尔的诗,有什么具体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泰戈尔的诗,①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②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主题;③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13.作者认为年轻时去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②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③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④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⑤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