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哦,香雪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文化职务
文学创作
所获奖项
铁 凝
铁凝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等多国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小说、散文获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201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文革”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革”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1—3)火车来到台儿沟
(4—56)姑娘们迎接火车
(57—72)香雪换回铅笔盒
(73—83)香雪夜归
1.火车开进深山之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品读情节
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2.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宁静,对外界文明充满向往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真诚纯洁,勇敢自尊,追求进步,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凤娇:大胆直率,淳朴自尊,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感情非同一般。
品读人物
凤娇、香雪的性格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
香雪关注的东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凤娇等人:金圈圈、手表、“北京话”……
香雪:皮书包、铅笔盒……
品读人物
为什么香雪喜欢铅笔盒,而不是手表等物品呢?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和其他姑娘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品读人物
有人认为凤娇等人崇尚物质是虚荣的人,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品读人物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3——78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仔细阅读这几段,看看香雪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品读人物
品读“月夜山行图”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品读人物
2.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3.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怕
——不怕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品读人物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景物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40个鸡蛋 + 30里夜路
换来 值得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讨论探究
探究小说的主题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她用40个鸡蛋换来的不是实物的价格,而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
火 车 ——开放、现代
深 山 ——封闭、传统
铅笔盒——知识、文明
讨论探究
象征意蕴
改革开发后封闭的农村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引子: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尾:香雪深夜归来
主题归纳
——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对知识的渴望
——自尊自爱
——自我突破
“哦,香雪!香雪!”
品读语言
小说以这个感叹句作结,也以它为题。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的理解与由衷赞美,整个作品是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淳朴善良品性的歌颂。
诗一般的语言——
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品读语言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