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 (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22: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地形、气候特征。
2.分析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梳理保护环境的意识。
3.掌握贵州环境保护的措施。
4.掌握贵州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贵州地处 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 ,地形以 、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2.贵州属 ,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贵州 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4.贵州的主要河流有 、北盘江、赤水河等, 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高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矿产
乌江
水能
自主学习检测
5.贵州境内 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 较薄,由于不合理的 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 ,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___ 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引发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气象灾害:贵州有时发生 、 、 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垦殖
水土流失
石漠化
滑坡
石灰岩
土层
干旱
冰冻
冰雹
自主学习检测
7.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
、坡耕地改梯田,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8.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 、 等生态工程,以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贵州积极推进_________、 、 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促进区域发展。
草地改良
石漠化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城市
自主学习检测
9.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__________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10.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 生产基地。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 , 。
11.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 。
水利基础
煤炭
优先发展火电
深度开发水电
旅游业
自主学习检测
云贵高原
大娄山
贵州地处 东部主要地形以 和 为主。地势 。
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云贵高原
山地
高原
西高东低
喀斯特
自然地理概况
贵阳
遵义
四川省
六盘水
重庆市
湖北省
湖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结合地图找出贵州省的主要城市及邻省。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属于 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集中在夏季。
由于海拔高,夏季比较凉爽;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由于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的垂直差异大。
亚热带季风
自然地理概况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 、重晶石、磷、铝土等。


自然地理概况
乌江
南盘江
北盘江
赤水河
贵州省主要的河流有 、 、 等。
乌江
赤水河
北盘江
自然地理概况
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
喀斯特
自然地理概况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一说你的理解。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指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指
自然地理概况
80%是山地, 10%是水面, 10%是耕地。
从山麓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不同地区天气差异大。
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气温 23.9 28.1 28.7 28.6 28.0
8月平均气温 23.6 28.4 28.2 28.1 27.8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贵阳 北纬26.35° 重庆 北纬29.59°
武汉 北纬29.58° 长沙 北纬27.51°
上海 北纬30.41°
活 动
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气温 23.9 28.1 28.7 28.6 28.0
8月平均气温 23.6 28.4 28.2 28.1 27.8
(2)想一想,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
活 动
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气温 23.9 28.1 28.7 28.6 28.0
8月平均气温 23.6 28.4 28.2 28.1 27.8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因为纬度低,且处于云贵高原上,地势高,受冷空气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夏季,虽然纬度低,但处于云贵高原上,地势高,气温较低。
活 动
1.贵州省简称( )
A. 琼 B. 黔 C. 桂 D. 滇
2.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
A. 长江 B. 嘉陵江 C. 岷江 D. 北盘江
3.“贵州十八怪”中有这样的说法“火车没有汽车快,袖珍小马好能耐”,这反映了当地的地形特点( )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山高谷深,山路崎岖
C. 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D. 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B
D
B
对应训练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
陡坡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不合理耕作、开矿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
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
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发展绿色食品、旅游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下列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是( )
A.北京市 B.新疆 C.贵州省 D.黑龙江
2. 贵州省多自然灾害,下列自然灾害不主要发生在贵州省的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干旱 D.台风
3.贵州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现象
B.人口增长过快
C.台风灾害严重
D.沙尘暴频发
C
D
A
对应训练
石漠化治理前
石漠化治理后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进行适当的生态移民。
一、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二、生态工程措施:
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三、社会经济措施: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中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贫困山区石漠化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通过生态移民,集约化经营生产条件较好“坝子”,获得粮食等农产品;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药和畜牧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从而脱贫致富。这种方式在石漠化地区可普遍推广。
活 动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贫困山区石漠化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措施,还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食品、旅游观光发展当地经济。
活 动
1.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畜牧业 B.封山育林
C.人工种草 D.积极推进生态农业
2. 贵州的环境保护与下列现象相关的是( )
A.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
B.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巩固
C.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
D.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
A
B
对应训练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水资源利用:
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改善人民的用水状况。
二、能源资源利用:
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三、旅游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质及气候等自然原因,使得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特别是地表水非常缺乏。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贵州省降水丰富,但严重缺水的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降水多渗漏到地下,加上贵州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高谷深,取水难度大。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2. “山上植物造林戴帽子”在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采取生物措施,修筑梯田,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水土;“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麓地带种草,能够保持水土,可用作绿肥,也可以当做饲料饲养牲畜;“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或其他工业,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当地利用耕地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对其他土地的压力。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白水河上,是中国著名的大瀑瀑布。瀑布以上共有9级跌水,夏季洪峰时汇成巨瀑布,宽81米,落差74米。巨大的水幕直捣犀牛潭,气势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蔚为壮观。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夏季。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10多千米,最宽处170多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千米3,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战役、猴场会议、
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
赤水、娄土关战役等一
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
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
文化资源。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位于( )
A.四川省 B.贵州省 C.湖南省 D.江西省
2.贵州省所在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其形成主要原因( )
A.石灰岩广布 B.山脉众多
C.降水稀少 D.河网密布
B
D
A
对应训练
自然地
理概况
自然灾害
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的有效措施
资源利用
的成功经验
位置: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地势、地形: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矿产: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
河流: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地貌: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冻、冰雹等灾害性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出现石漠化
原因:不合理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喀斯特地貌
贵州正在进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建设
合理利用水资源
整合煤炭基地的布局
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课堂总结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D
B
课堂检测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 )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D
A
课堂检测
5.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云贵高原西部
B.煤炭和水能资源资源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高原多,地形平坦
B
课堂检测
6.读贵州示意图,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
表示的贵州邻省。
① _______,
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四川
云南
北盘江
乌江
课堂检测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⑤ _________,
⑥ _________,
⑦ _________。
其中,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
贵阳
遵义
六盘水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