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3 01: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说法中,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连江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20℃
B.福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会高于35℃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新冠肺炎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2.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放热
B.夏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液化吸热
C.秋天,清晨的大雾,汽化吸热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凝华放热
3.如图,冬季有暖气的房间很干燥,常需要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超声波加湿是用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而初夏很多球馆内湿气太重,往往需要开空调除湿,空调除湿是利用低温把吸入空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再把干燥空气送回房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汽化形成的,水雾扩散消失不见不需要吸热
B.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液化形成的,然后在空气中汽化要吸热
C.室内空气进入空调后,其中的水蒸气遇低温被液化,所以再送回房间的空气干而冷
D.上述的增湿和除湿都几乎不改变室温
4.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形成的
B.用筷子搅拌可以降低冰的温度
C.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D.小明认为家用体温计可以代替温度计完成该实验
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严冬的早晨,教室窗玻璃的外侧会出现“冰花”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6.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大
B.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
C.该物质的不同状态,其比热容是不同的
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不相同
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8.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广州在“回南天”的时候,房间里“湿气”很大,地砖上湿漉漉的。小明打开空调,调节到制冷模式,观察到空调出风口喷出“白气”,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空调吹出来的冷空气
B.“白气”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D.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低,加快了水的放热
10.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目镜内侧产生“雾气”模糊不清,主要原因是(  )
A.医护人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B.医护人员出汗导致的
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11.夏日的清晨,晨跑的人们常常看到植物叶子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是(  )
A.凝固形成的 B.凝华形成的 C.液化形成的 D.蒸发形成的
12.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金属盘底面水变多 B.烧杯中冰变少
C.推动液态乙醚变多 D.碘锤中碘粒变少
1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选项中,对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这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__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第5min,物质A处于 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16.初三年级复课,守好校门是高规格防疫防控的第一步,我校门口配备了热成像体温筛查仪,规定入校资格为体温不超过 ______。
17.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的楼道、走廊里,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____热(填“吸”或“放”)。
18.液化与汽化是相反过程,属于__________热过程。
19.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小明在两板上分别滴有等量的酒精,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酒精蒸发的快慢与酒精的______是否有关。
20.我国黑龙江北部地区最低气温曾达到﹣52.3℃,若要测出此时气温,则应使用 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和酒精熔点分别为﹣39℃、﹣117℃)
21.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变大,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22.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_____成小水滴或 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 _____。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
三、实验题
2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
24.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小于100℃).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________ 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乙中, ________ 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需要 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内能 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25.小宁取50g碎冰放入试管中,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实验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可以看出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6min至第10min内试管内的物质属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共吸收______J的热量;
(3)观察乙图后发现AB段和CD段的线段倾斜角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
(4)由图乙可以计算出冰的比热容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A
7.D
8.C
9.B
10.A
11.C
12.D
13.D
14.A 80 固液共存
15.26
16.37℃
17.汽化 吸
18.放
19.表面积大小
20.酒精
21.凝固
22.吸收 汽化 液化 凝华 雨 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
23.热胀冷缩 97 小于 不变
24.80 小于 BC 吸热 增加 烧杯中的研究物质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25.-3 晶体 固液共存态 630 比热容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