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强化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强化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3 01: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强化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2.拍摄电影《长津湖》时,户外气温达到,从人物的哈气到飘落在身上的雪花,都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哈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白气”形成时放热
C.雪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雪花形成时吸热
3.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薄雾飘渺
C.深秋——霜打枝头 D.严冬——大雪纷飞
4.2021年学生学习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学生进出校园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学习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B.“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C.冬天佩戴口罩眼镜不容易出现“雾气”
D.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5.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的工作原理是:水在专用喷嘴里由高压空气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再被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就能变成雪花,如图所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6.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熔点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酒精 水银 铅 铁
熔点/℃ ﹣117 ﹣39 328 1525
沸点/℃ 78 357 1740 2750
A.﹣117℃的酒精一定是液态 B.357℃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C.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D.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7.将一盆冰水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现冰的质量越来越少,则该过程中混合物温度(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8.下列关于冰的自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发生升华现象 B.我又叫干冰
C.我熔化过程中要持续吸热 D.熔化过程中温度会升高
9.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10.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00℃
B.成年人正常体温约为36.5℃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80℃
D.夏天,西安市区气温可达10℃
1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12.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二、填空题
13.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14.(1)如图所示,冰糖葫芦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方法是:先将洗净的山楂或其它野果穿在竹签上,将冰糖熬制______成糖稀,然后将山楂串蘸上糖稀,再等糖稀冷却______后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自行车座四周挂满了冰凌,冰凌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居民家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______生成的。(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15.如图所示,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16.冬天的早晨,小明坐公交车上学时,发现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在车窗的 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附有小水珠。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 _____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
17.小花在手背上擦酒精后,随着酒精的___________,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这是因为液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18.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性质制成的。
19.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剧场上用干冰创设淡淡薄雾的场景。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现象,是一个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20.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_____,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量,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2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___________。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_____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27℃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的性质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试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0C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23.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图甲、乙是实验中观察到水中的气泡情况,其中水沸腾时的情况是图______。
(2)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3)由上表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又有A、B两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均相同)。实验完成后,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和b,如图乙所示。
在交流合作时两组同学发现测得的水的沸点不同。经过分析后发现是由于有一组同学组装器材时没有安装盖板。从实验数据可判断出是______组同学没有加盖板。(选填“A”或“B”)
分析图像a和b,如假定A、B组同学实验时被加热的水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你认为______组同学实验时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选填“A”或“B”),判断依据是______。
24.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的沸点是______℃;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4)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A
6.C
7.A
8.C
9.B
10.B
11.B
12.B
13.降低 酒精蒸发吸热
14.熔化 凝固 凝固 凝华 室内
15.受热均匀
16.内侧 压缩体积
17.蒸发 吸收热量
18.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19.升华 吸热
20.低 吸收
21.甲 酒精
22.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银 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 96 98 ①
23.甲 水沸腾时,不断加热,温度不变 99 小于 B A A组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24.100 20 温度上升 温度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