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随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H+、Na+、Ba2+、Cl-、SO、CO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
A.H+、Na+、Ba2+
B.H+、Ba2+、Cl-
C.Na+、SO、CO
D.H+、SO、CO
2.化学知识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衣:鉴别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
B.食: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C.住:能闻到新装修房屋的异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行: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金属表面喷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锈和美观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C 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4.化学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钛合金可应用于火箭和航天飞机
B.头盔缓冲层中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C.垃圾分类有利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D.霉变的花生经冲洗、蒸煮后仍可食用
5.硝石是主要含KNO3的天然矿物,历史上《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下列有关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化合物 B.可用作复合肥料
C.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其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6.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无色酚酞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的铜粉
D.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8.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9.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以及“雪龙2号”的船身等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下列金属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保护层
B.改变金属结构制成合金使用
C.在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漆
D.用稀盐酸定期清洗金属制品
11.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12.空气中含①N2 ②O2 ③稀有气体 ④水蒸气等成分,其中与钢铁生锈有关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二、简答题
1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表所示,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溶点 2500℃
密度 3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14.(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探究实验的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
15.为除去某NaCl溶液中的MgSO4、CaCl2杂质,实验室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操作:
a.加过量Ba(OH)2溶液;b.过滤;c.加过量Na2CO3溶液;d.加适量稀盐酸。
(1). 写出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限用一次)。
(2). 以上操作中产生的沉淀共有多少种?
(3). 写出加入稀盐酸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推断题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7.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2)反应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18.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_____(写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_____保存。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C、_____。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_____。 有气泡冒出 固体中含有_____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_____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③对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变红色 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4)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这种设计_____吗?(填“合理”或“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化学喷泉”设计了如下实验:20 ℃时,用 250 mL 圆底烧瓶收集一瓶纯净的 CO2,按下图组装装置。用注射器缓缓注入 3 mL NaOH 溶液,轻轻振荡烧瓶,打开止水夹,玻璃导管尖嘴处很快产生“喷泉”,与此同时,C、E 装置中发生连锁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 X 的名称是_______。
(2)注入 NaOH 溶液后,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连锁反应”后,C 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E 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红色,由此认为烧瓶中一定还有 NaOH剩余,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
20.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和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Cr Al Cu 猜想二:Al Cr Cu 猜想三:___________
【实验和探究】
(1)小娟的实验:
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分别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铝、铬、铜三种金属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缓慢,溶液变蓝色;铜片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_成立.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涛的实验:
小涛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他选用的三种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分三次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药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黄铜样品质量(g) 12 10 10
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50
生成气体质量(g) 0.2 0.2 0.2
(1)第___________次实验中,黄铜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2.某工厂生产的NaCl产品中含有杂质MgCl2,化学兴趣小组取100g样品完全溶解于313.6g水中,向该溶液中分5次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每次30g,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30 30 30 30 30
累计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 = Mg(OH)2↓+2NaCl)
请完成下列各题:
(1)第____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MgCl2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的组成,取20g该假黄金放进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已足量)。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氢气质量为 克;
(2)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D
6.C
7.C
8.A
9.C
10.D
11.A
12.B
13.制作自行车车架、导线、炊具和手术刀等
14.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 铁丝生锈,试管内水面上升。
15.(1)acbd
(2)4
(3)
16. CaO CO2 + Ca(OH)2 = CaCO3↓+ H2O
17. 2H2O22H2O+O2↑ 催化 红色固体变黑 复分解
18.(1)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 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4) 不合理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19. 锥形瓶 红色变浅或褪去 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不正确 生成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使酚酞变红
20. Al Cu Cr 二 Cr+H2SO4=CrSO4+H2↑ Al、CrSO4溶液、Cu 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 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
21.(1)二
(2)解: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22.(1) 4 (2) 解:设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
y=19g。
答:样品中MgCl2的质量是19g。
(3)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得x = 23.4 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00g-19g+23.4g=104.4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313.6g+4×30g-11.6g=522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3.(1) 0.2
(2) 解:设该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x
20g合金中铜的质量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