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
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
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
战国时代
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古埃及的书写材料:纸草、泥版
古代欧洲的书写材料:羊皮纸
以上(陶 甲骨 青铜 帛 竹简等)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缺点:青铜器坚硬,竹木简分量很重,不便携带;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很大限制.书写不方便.
据说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也足足看了两个月!
简
帛
科技成就——造纸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
相关史事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
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重大改进和提高。
纸本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
一 造纸术的发明
2.造纸术的出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1.书写材料: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
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①人物:东汉时.宦官蔡伦
②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
③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④作用: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⑤传播: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⑥意义: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
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科技展区)
蔡侯纸
受封龙亭侯
3.改进:
切麻
洗涤
浸灰水
④蒸煮
⑤舂(chōng)捣
⑧
晒
纸
⑨揭纸
⑦抄纸
⑥打浆
千年匠心
①原料易找、造价低廉,易于推广。
②纸面平整光滑,质量提高,便于书写成文。
③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一、造纸术的发明
回顾这段历史,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
苏美尔人泥版
书写、携带不方便
印度贝叶
书写面积狭小
埃及纸莎草
不能折叠,且粗糙
欧洲羊皮纸
价格贵
4、造纸术的传播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感谢蔡伦
世界感谢中国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1、中医学发展背景: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2、扁鹊
(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2)看病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
3、《黄帝内经》
(1)时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2)地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姓名:张仲景
2、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3、职业:医学家
4、贡献: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5、 地位: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
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张仲景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姓名:华佗
2、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3、职业:医学家
5、 地位: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③创编“五禽戏”
关云长刮骨疗伤
4、贡献:
华佗
(安徽人)
医学体操“五禽戏”
虎
鹿
熊
猿
鸟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
神医—华 佗
贡 献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简介:①、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②、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③、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④、50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
2、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
3、职业: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正直不屈、不畏强权、 坚忍不拔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司马迁
字子长
前145~前90
西汉夏阳县(今韩城)龙门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动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汉武帝,被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
三、历史巨著《史记》:
4.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范围: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
6.内容: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下层人物写传记。
7.影响及地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三、历史巨著《史记》
评价: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价值,有的人死比羽毛还轻,没有意义。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品质?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正直不屈、坚韧不拔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时间:东汉末年
⑤创始人: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注: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
③发源地:四川成都
①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④教义:尊奉黄帝和老子,神仙方术。
⑥. 传播原因: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
道教神地——青城山
四、道教和佛教
⑦.创教
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仙术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在汉中、巴蜀地区
⑧影响: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四、道教和佛教:
1、地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起源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4、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天竺
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②迎合贫苦民众的愿望
佛教的传入
广泛传播的原因
丝绸之路
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中传播开来
6、传播过程: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7、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
道教:道观 佛教:寺院
道教和佛教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四、道教和佛教
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 (从统治阶层和人民生活方面思考)
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佛教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精神需求,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统治。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史学 宗教 东汉
改进造纸术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神医、外科圣手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B
D
检测提升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