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2022-2023统编版九下语文精品备课(分层作业)】(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2022-2023统编版九下语文精品备课(分层作业)】(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10:58: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送东阳马生序》分层作业
一、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嗜学(shì) 容臭(xiù) 绮绣(qǐ) 弗之怠(dài)
B.硕师(shuò) 叩问(kòu) 沃灌(wò) 既加冠(ɡuān)
C.叱咄(duō) 负箧(qiè) 僵劲(jìn) 缊袍敝衣(wēn)
D.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俟其欣悦(sì)
【答案】C
【解析】C项,缊袍敝衣(wēn)——缊袍敝衣(yùn)。故选C。
2.下列句子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辞色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答案】B
【解析】B项,应为益慕/圣贤之道。故选B。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味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答案】A
【解析】A项.都是“好像”的意思。B项.在腰间佩戴/腰里。C项.气味,这里指香气/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D项.两次/又。故选A。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作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对马生进行说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文章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毫无骄矜之意、造作之语。
【答案】B
【解析】因为作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没有板起面孔对马生进行说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后辈。故选B。
5.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5)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答案】(1)宋濂全集 宋濂 明 赠序 临别赠言 勉励、称许
(2)余幼时即嗜学。(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4)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量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过的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的对联知识。下联“最无益”对上联“苟有恒”,下联“莫过”对上联“何必”,“一日曝"应对应上联的“三更才入眠”,显然不合适,故应将“三更才人眠”精简为“三更眠”;同理“十日寒”应对应“五更起”。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精神)柳青《创业史》展示的新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若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
(活动二:寻礼仪)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活动三: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答案】
【活动一:寻精神创】在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即可。
【活动二:寻礼仪】示例一:师生相处时,学生应心存敬畏,就如宋濂遇到老师批评时,毕恭毕敬“不敢出一以复”。示例二:师生相处时,老师应尊重学生,尽量避免厉声训斥,态度温和则更易被学生接受。
【活动三:寻品格】示例一: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示例二: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解析】
【活动一:寻精神】本题考查汉字的笔顺的掌握。在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即可。
【活动二:寻礼仪】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解答此题要在对“师生在校如何相处”这一观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鲜明。
【活动三:寻品格】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邓稼先的了解,仿照示例,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邓稼先的品质或影响力即可,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
二、课内阅读
(2021·湖北十堰中考)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右备容臭 臭:香气
B.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遗留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B.选文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C.选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
D.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11.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文中观点加以劝说。
【答案】
8.C
9.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A
11.劝说理由围绕“不要羡慕物质享受”“学习自有乐趣”“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自然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等要点作答即可。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C.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语境的翻译。注意:
以:因为。中:内心。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比得上。
10.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错。阐述了“学习需要专心和勤奋”的道理。故选A。
11.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的拓展能力。针对现象是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可以从选文中找到作者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作为劝说的理由。比如由“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得出“不要羡慕物质享受”;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得出“学习自有乐趣”;由“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专注于学习”或“勤奋学习”等。
三、课外阅读
(2022·吉林中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 “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13. 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 援疑质理 质:询问
C. 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 右备容臭 臭:香气
14.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16. 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7. 【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18. 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
12. A
13. C
14.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15. 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
16. (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
(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冻之状,突出求学之艰。”
17. [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
18. 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
【解析】
12.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不是书序。故选A。
13.C.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故选C。
14.考查断句。句意为: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求业之精”是主语部分,“别无他法”是谓语部分。“日专而已矣”是“求业之精”的具体方法。故断句为: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15.考查翻译句子。而,表转折,却;专,专心,专一;咎,过错,过失。
16.考查句子赏析。
(1)“天大寒,砚冰坚”是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极度寒冷,表现了作者抄书之苦,从侧面表现了作者读书求学意志的坚定。
(2)“僵劲不能动”的意思是僵硬动弹不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去异地求师,因为天气寒冷,衣着单薄,到达旅馆后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与学习的刻苦。
17.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以幼时、加冠以后刻苦求学的经历,讲述自己克服了无书无师的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经过。以事实为例,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第二段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读书中以让人忘记境遇的困顿,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借以勉励马生。
乙文:甲文引用谚语“艺多不养身”,运用比喻“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向诸弟说明了“学习贵专”的道理。“如九弟志在习字……。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则列举了诸弟的实例,举例说理,说明学习务必专一,不专则“则必一无所能”的道理。
18.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
从甲文中的“余幼时即嗜学”可得:要酷爱学习。
从“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得:要勤奋刻苦。
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得:要讲求诚信。
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得:要虚心求教(谦恭求教)。
从“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得:要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不慕虚荣,意志坚定
从乙文中的“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可得: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
【乙参考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2022·四川眉山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国③,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9.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B.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C.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
D.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B.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C.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D.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②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答案】19.C 20.B 21.D
22.①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求学是多么困难啊。
②李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及前后文来推断词语意思。
C.有误,“而书固自如也”意思是:可是那些书依然像它们本来的样子。固,本来。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已经衰老多病,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了,只希望能有几年的闲暇,遍读李君藏书中我还没有见过的书。据此断句为: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故选:B。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D.有误,“他主动作记”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是李公择主动要求苏轼写一篇文章。故选:D。
2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是时,这个时代。得,能。句意为: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求学是多么困难啊。
②中重点词语有:去,离开。居,住。句意为:李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
【参考译文】
自从圣人孔子开始,人们的学习都一定是从读书开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东周王室的柱下史老聃称得上拥有很多的书。韩宣子出访鲁国,才见到《周易》《象魏》和《鲁春秋》。季札出访地处中原的鲁国,这才得以欣赏到风、雅、颂的演奏。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能够读到儒家六部经典之作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然而他们都熟习礼制和音乐,在道德上具有深厚的修养,这些都不是后代的读书人所能企及的。自从秦汉以来,著书的人越来越多,纸张和文字笔画一天天趋于简便,因而书籍也随之日趋丰富,读书的人没有哪一个没有书的,然而学习、读书的人却越来越不认真,这是为什么呢?我还赶得上见到那些老一辈的儒学先生,据说他们小时候,想要找《史记》《汉书》也找不到;有幸借到了,都要亲自动手抄写,日夜背诵,唯恐抄不完、背不熟就要归还了。近年来书商间相互辗转翻刻刊印书籍,诸子百家的书,每天都有千万流传于世。对于读书人来说,当今的书是这样地多又是这样地容易得到,照理说他们的文章词采和学术造诣,应当比古人好上许多倍。可是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士子,全都把书捆扎起来而不去阅读,言谈空洞无物;漫无根底,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好友李公择,年轻时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中的僧舍里读书。公择离开以后,山中的人怀念他,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命名为“李氏山房”。那里的藏书共有九千多卷。公择已经广泛地涉猎了各类图书,探讨了它们的源流,采撷了其中的精华,并且仔细品尝了其中的美味,化为已有,体现于文章中,表现在行动上,因而闻名于当世。可是那些书依然像它们本来的样子,并没有丝毫的损毁。公择打算把这些书留传给后来的人,供他们对书籍无限的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才智和天分所应当得到的知识。所以不把书藏在家里,而是藏在他从前住过的僧舍中,这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苦心。
我已经衰老多病,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了,只希望能有几年的闲暇,遍读李君藏书中我还没有见过的书。而庐山本来就是我希望游览而一直没能去成的地方,大概我将终老于此了。我把公择的藏书全都翻出来,拾取他剩余弃置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也许会有所收益吧!而公择要我写篇文章作为他的庐山藏书记,于是才写下了上面的一席话,让后来的人得知以前的君子见到书的困难,而当今的读书人有书却不读,是非常可惜的。
四、微写作
23.结合全文,说说宋濂最终能够“有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学有所成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4条原因)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认为哪一条最重要?
【答案】
结合全文,围绕“嗜学”“乐学”勤奋刻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诚实守信、尊敬老师、以学为乐、意志坚韧等。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认为意志坚定最重要。我学习生活中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自我放松。而学习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在任何时候不放松,不气馁,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通过多角度赏析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在语言、内容和思想等方面的经典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送东阳马生序》分层作业
一、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嗜学(shì) 容臭(xiù) 绮绣(qǐ) 弗之怠(dài)
B.硕师(shuò) 叩问(kòu) 沃灌(wò) 既加冠(ɡuān)
C.叱咄(duō) 负箧(qiè) 僵劲(jìn) 缊袍敝衣(wēn)
D.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俟其欣悦(sì)
2.下列句子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辞色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味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作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对马生进行说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文章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毫无骄矜之意、造作之语。
5.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5)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6.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量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过的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精神)柳青《创业史》展示的新中国农民团结互助,艰若创业的精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创”字的笔画。
(活动二:寻礼仪)下面的文段,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师生在校如何相处”的讨论。你与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时,会说些什么?请把你的发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活动三:寻品格)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二、课内阅读
(2021·湖北十堰中考)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右备容臭 臭:香气
B.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遗留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阐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B.选文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C.选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
D.作者功成名就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11.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文中观点加以劝说。
三、课外阅读
(2022·吉林中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 “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13. 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 援疑质理 质:询问
C. 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 右备容臭 臭:香气
14.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16. 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7. 【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18. 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2022·四川眉山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国③,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9.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B.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C.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
D.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B.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C.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D.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②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四、微写作
23.结合全文,说说宋濂最终能够“有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学有所成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4条原因)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认为哪一条最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