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战国策》里的唐雎。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战国策》,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生齐读
第一课时
三、预学展示
1.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 史书。是 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寓言,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等,至今还为人所称引。
2.知识链接:国别体
国别体指以 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五百年的史实。《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国策,四百八十六章。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3.写作背景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最为强大。秦王想统一各国,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于公元前225年吞并了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四、朗读指导
放课文朗读后,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
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五、疏通文意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画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二)字词梳理,积累文言语汇。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2.古今异义
非若是也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虽然,受地于先王
长跪而谢之
休祲降于天
秦王色挠
安陵君其许寡人
徒以有先生也
3.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徒: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于:受地于先王 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而: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天子之怒
者:以君为长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然:虽然 秦王怫然怒
怒:秦王怫然怒 怀怒未发
4.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且秦灭韩亡魏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试着梳理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标题是“唐睢不辱使命”,为什么说唐睢不辱使命?
2.本文是一篇叙述性很强的文章,那么我们按照“秦王 ,唐雎 ”的句式梳理脉络?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唐雎这一英雄之“士”的?
1.自读第一段,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神态,找出能表现人物性格、态度的重点词并作赏析。
2.有感情地演读第二段,可以添加神态、动作、语气词,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的情形。
3.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读出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二个回合的情形。
4.有表情地朗读第四段,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三个回合的情形。
5.从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试体会二人的表现和性格。
(二)这则故事讲述了唐雎在出使秦国的过程中临危不惧,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那么我们看看唐雎的语言有何特点?
1、唐雎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唐雎曰: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三、拓展延伸
1.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2.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像唐雎一样有名的士或不辱使命的出色的外交故事?说说他们的事例。
3.这种侠士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哪些人哪些事可称为侠士及侠士之所为?哪些人哪些事以为是侠却不是侠士之所为?
四、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重点描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了主人公,并通过其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中心。
(2)情节完整,自然紧凑。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从唐雎来看,先写唐雎出使的缘由,接着写针锋相对的舌战,再写挺剑而起,最后写出使胜利,这样层层紧扣,突出了中心;从秦王来看,他以不可一世(诱惑、怫然怒、恫吓)开始,却以失败(色挠、长跪而谢)而告终。
3)对比衬托,形象鲜明。
作者为突出唐雎的形象,处处以骄横的秦王对比反衬唐雎。在三个回合的交锋中,从人物的身份上:秦王是大国之君;唐雎是小国之臣。从说话的语气上:秦王是骄横跋扈;唐雎是沉稳自如。从说话的情态上:秦王是怒形于色;唐雎是不动声色。从发怒的表现上:秦王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是“士之怒”,“伏尸两人,流血五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唐雎为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一身正气,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形象呼之欲出。最终秦王“色挠”而“长跪”,更从侧面突出了唐雎的胆略和英气逼人:骄横的秦王尚且如此,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便被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五、主旨归纳
文章叙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体会《战国策》独特的语言艺术。
八、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点拨要点
第一课时
三、预学展示
1.国别体 西汉 刘向
2.国家 《国语》 12
五、疏通文意
(一)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交换小的,那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能留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人,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的土地的原因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横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就会倒下两具尸体,流血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神色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国却凭着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二)字词梳理,积累文言语汇。
1.通假字
同“措”,放置,安置
同“苍”,青色
2.古今异义
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只,仅仅 今义:不弯曲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简单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与“但是”连用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或凋落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古义:屈服 今义:抓,搔或扰乱
古义:答应 今义:允许
古义:只,只是 今义:徒弟、学生
3.一词多义
使:动词,派,派遣 动词,出使
以:介词,用,拿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把
夫:名词,……的人 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徒:动词,裸露 副词,只,仅仅
于:介词,从 介词,到 介词,让
而:连词,表修饰 表转折,但是
之: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代词,指唐雎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者:名词,……的人 名词,……的原因
然:代词,这样 ……的样子
怒:动词,生气,发怒 名词,愤怒
4.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其实就是想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最终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开端:秦王易地,唐雎使秦。
发展:秦王不悦,唐雎沉着应对。
高潮:秦王怫然怒,唐雎针锋相对。
结局:秦王色挠,唐雎胜利。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唐雎这一英雄之“士”的?
1.秦王:先设骗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名易实夺。
安陵君:婉辞坚拒,有理有利有节,不失明君风度。
2.秦王:质问、施恩加惠、威胁
唐雎:胸有成竹、洞若观火、立场严正、断然拒绝
3.秦王:怒气冲天、武力恫吓、逼其屈从
唐雎:沉着冷静、毫不示弱、奋力反击、以史为证、以死相拼
4.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唐雎:不辱使命
5.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虎狼之国的国君:盛气凌人,质问威胁——色挠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唐雎: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弱小之邦的使臣: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二、这则故事讲述了唐雎在出使秦国的过程中临危不惧,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那么我们看看唐雎的语言有何特点?
1、“守”“不敢”“岂直”非常坚定地告诉秦王,先王留下的土地,不管多少也没有换的可能。显示了唐雎的气节(言之有节)
2、举了三个真实的实例。(言之有据)
3、体现了唐雎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言之有力)
三、拓展延伸
1.(1)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3)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提高说话技巧。
另外,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2.晏子使楚维护尊严、蔺相如完璧归赵、毛遂自荐搬救兵、烛之武巧言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鲁仲连一箭书退敌百万兵、顾维均巴黎和会怒斥列强、周恩来巧对西方记者、张骞出使西域。
3.当然有。荆轲是侠,海瑞是侠,秋瑾是侠,董存瑞是侠,冲入火海中救人的消防战士是侠,直面着罪犯的枪口勇敢冲上去的警察是侠。所有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侠客”,那些能翻墙入室、偷鸡摸狗的人,打群架的人,为朋友一己私利而出头的人,怎么可以当一个“侠”字呢?希望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种为国为民,勇赴国难的精神伴随我们共同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战国策》里的唐雎。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战国策》,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对话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掌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生齐读
第一课时
三、预学展示
1.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 史书。是 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寓言,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等,至今还为人所称引。
2.知识链接:国别体
国别体指以 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五百年的史实。《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国策,四百八十六章。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3.写作背景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最为强大。秦王想统一各国,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于公元前225年吞并了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四、朗读指导
放课文朗读后,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
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五、疏通文意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画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二)字词梳理,积累文言语汇。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2.古今异义
非若是也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虽然,受地于先王
长跪而谢之
休祲降于天
秦王色挠
安陵君其许寡人
徒以有先生也
3.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徒: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于:受地于先王 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而: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天子之怒
者:以君为长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然:虽然 秦王怫然怒
怒:秦王怫然怒 怀怒未发
4.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轻寡人与
天下缟素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且秦灭韩亡魏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试着梳理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标题是“唐睢不辱使命”,为什么说唐睢不辱使命?
2.本文是一篇叙述性很强的文章,那么我们按照“秦王 ,唐雎 ”的句式梳理脉络?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唐雎这一英雄之“士”的?
1.自读第一段,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神态,找出能表现人物性格、态度的重点词并作赏析。
2.有感情地演读第二段,可以添加神态、动作、语气词,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的情形。
3.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读出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二个回合的情形。
4.有表情地朗读第四段,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唐雎与秦王斗争的第三个回合的情形。
5.从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试体会二人的表现和性格。
(二)这则故事讲述了唐雎在出使秦国的过程中临危不惧,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那么我们看看唐雎的语言有何特点?
1、唐雎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唐雎曰: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三、拓展延伸
1.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2.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像唐雎一样有名的士或不辱使命的出色的外交故事?说说他们的事例。
3.这种侠士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哪些人哪些事可称为侠士及侠士之所为?哪些人哪些事以为是侠却不是侠士之所为?
四、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重点描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了主人公,并通过其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中心。
(2)情节完整,自然紧凑。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从唐雎来看,先写唐雎出使的缘由,接着写针锋相对的舌战,再写挺剑而起,最后写出使胜利,这样层层紧扣,突出了中心;从秦王来看,他以不可一世(诱惑、怫然怒、恫吓)开始,却以失败(色挠、长跪而谢)而告终。
3)对比衬托,形象鲜明。
作者为突出唐雎的形象,处处以骄横的秦王对比反衬唐雎。在三个回合的交锋中,从人物的身份上:秦王是大国之君;唐雎是小国之臣。从说话的语气上:秦王是骄横跋扈;唐雎是沉稳自如。从说话的情态上:秦王是怒形于色;唐雎是不动声色。从发怒的表现上:秦王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是“士之怒”,“伏尸两人,流血五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唐雎为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一身正气,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形象呼之欲出。最终秦王“色挠”而“长跪”,更从侧面突出了唐雎的胆略和英气逼人:骄横的秦王尚且如此,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便被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五、主旨归纳
文章叙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体会《战国策》独特的语言艺术。
八、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