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5.16 动物的行为章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
复习目标
1.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为和后天行为。
2. 知道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3. 了解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一、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动物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等
内容要点
知识网络
A. 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经验,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幼崽的吮吸乳汁等。
知识梳理
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B.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而形成的。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例题分析
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蚕吐丝作茧 B.猴子剥食香蕉
C.狗熊骑车 D.骡马驾车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狮子剥食香蕉,狗熊骑车和骡马驾车都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蚕吐丝作茧是它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
A
例题分析
下列行为中哪项是后天学来且能提高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的( )
A.蛇的冬眠 B.青蛙能跳跃
C.蜜蜂采蜜 D.鹦鹉会说“你好”
分析:
此题考查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成因及其对环境适应性差别的了解程度。A、B、C三项都是生业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就会的,D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具有的行为。再根据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能提高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D符合题干要求。
D
A.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的类型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否为同种动物。
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
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 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
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例题分析
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抽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学习行为
分析:
从个体角度上看,马蜂向侵犯者发起攻击,这是保护自己、
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上看,蜂群之间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群行为。
B
1.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2.观察法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三、动物行为的研究
3.实验法是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它的特点是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例题分析
法布尔和廷伯根对动物行为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分别是 ( )
A.观察法、观察法 B.观察法、实验法
C.实验法、观察法 D.观察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分析:
法布尔主要是在野外对昆虫的结构、生活习性等进行观察描述,
属于观察法。而廷伯根则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长期的观察,属于观察法;并且他还通过实验来分析研究引起银鸥幼雏求食的
刺激因素,属于实验法。
D
1.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 昼夜节律 B. 潮汐节律
C. 季节节律 D. 没有节律
2.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
A. 观察法和文献法 B. 统计法和推理法
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所有方法综合使用
C
A
随堂检测
3.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 蚯蚓 B. 大山雀
C. 马 D. 黑猩猩
4.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 环境因素 B. 后天“学习”所得
C. 遗传物质 D. 亲代训练
D
C
5.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学习
先天性
学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