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0. 模仿画家画一画--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0. 模仿画家画一画--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13 19: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表现
教材分析:
改改画家的画是一个欣赏与创新表现的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变得急躁,碎片阅读使人流于肤浅,少了用心去体会生活,用心去领略艺术品。本课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画作的背景资料于画面呈现的内容,学会探索发现并用心感受的方法来领会艺术的美,并适当的做课后延伸拓展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达芬奇生平及其名作《蒙娜丽莎》的基本背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评述学会用实际与思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能用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蒙娜丽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的能力,学会用实际与思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对世界文化、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心去感受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并领略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绘画尝试。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问题,声东击西引入达芬奇,模拟飞往意大利了解达芬奇
我国明代有一才子,是“明四大家”之一,博学多才,他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
同学们真聪明,但今天我们不是要来学习唐伯虎,老师声东击西,要带大家去认识和唐伯虎同一时期的,世界绘画史上非常著名的,也是多才多艺的西方绘画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 大家想不想一起去?
模拟飞行
三、讲授新课
简述达芬奇生平并引入《蒙娜丽莎》
1、达芬奇简介
2、蒙娜丽莎美吗?(出现蒙娜丽莎和最红女明星的图片引发思考)(学生举手表态)
虽然有些同学觉得女明星漂亮。所以我们今天要来弄明白,蒙娜丽莎美在哪里?
五百年来,蒙娜丽莎深得人们喜欢, 并且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中唯一的一幅绘画作品。被称为“永恒的微笑”, 她的微笑成了一个迷。上世纪在美国展出,引起轰动。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曾有这样的报道嘲讽中国游客的素质,说在卢浮宫的中国游客,嘈杂嬉闹,突然有人喊道“蒙娜丽莎在那里!”然后一伙就蜂拥而去,紧接着闪关灯就闪现不停,然后“到此一游”拍后就如流水般涌到别的地方。所以今天的我们,不是盲目跟风,人言亦言,我们不仅要当一个文明的观者,更应该做一个有鉴赏能力的欣赏者,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当个侦探,解开这幅永恒的微笑画作之谜?
3画作分析
1)三角形稳定的构图,(侧身转脸那个世代构图没见过,却成为典范)(生回答)
2)不止外在,更与内在解剖结合 (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在精确度上面超过他的解剖成果)
3)达芬奇使出招牌绝技“晕涂法” (科学家透过高能X光,整幅画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
4)人物肖像画与背景风景画结合 (意大利的风光集合)
4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表述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
5解密
1)衣服、体型,孕育生命的传承。(孩子夭折后新的生命)
2)背景风景 把家乡托斯卡纳小山寨的风景地貌推算到远古时代的地貌(自然的更迭,生命的延续,自然如此,人也如此)
3)对比,伊拉克孤儿小女孩的照片 (蒙娜丽莎和最红女明星的图片和小女孩的P图)
“你觉得哪一个最美?为什么?”(生回答)
小结:蒙娜丽莎是美的,从构图、姿态、色彩、神情上是一种平和之美,不浓烈,不躁动,她的美是一种低调的奢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生命关怀的美!
6、画作拓展
进一步解密:蒙娜丽莎(瑞士版)与蒙娜丽莎(卢浮宫版)
有研究人员找了与美国FBI有合作的法医,此人善于根据失联儿童的照片推测出这孩子当下大致长什么样子。他们给了法医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让他倒推回去,看看十年前蒙娜丽莎长什么样,结果发现,十年前的画面跟《早期蒙娜丽莎》几乎一模一样。
原来达芬奇的两幅蒙娜丽莎也是不用的一种呈现,其他的画家也有对蒙娜丽莎不同的致敬方法,拉斐尔、博特罗、Alon Zaid、冷军……
四、艺术实践
同学们看看,这些画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现在?
学生回答后作业,可以局部临摹。可以添画,可以改背景
简评学生作业草图,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小结
《蒙娜丽莎》微笑的看着千千万万到她面前的观众,把爱与生命,呈现给观者,达芬奇借着这样的微笑宣告“美”。美并不是科学,美不是一种肌肉,美也不单是技巧,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但美,是一种微笑。美,源于心!
下课前老师用达芬奇遗嘱中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节课:“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悔。”愿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有爱而无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