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习题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习题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3 11: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览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秦灭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奠定了后世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东汉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逐渐走向衰亡。两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民族关系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以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使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单元时间轴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目录
释疑解难
05
01
素养目标
02
知识梳理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知道秦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能遵循史论结合原则,以秦始皇为例,学习运用史料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
时空观念:知道秦攻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和统一全国的时间;通过对《秦朝形势图》的学习,掌握秦朝疆域的四至。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史料及观察考古发现的实物图片,能概括、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历史解释: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知识梳理
商鞅变法
前221
第一个
皇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小篆
货币
灵渠
长城
看图说史
1. __________像
2. 秦朝的__________示意图
秦始皇
政治制度
3. 统一_______
4. 统一________
文字
货币
释疑解难
1. 正确书写:中央集权、郡县制、小篆、度量衡。
2. 秦国是东周时期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秦国攻灭六国后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从商鞅变法确立的县制演变而来的。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古书记载:“……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黄帝 B. 周武王
C. 齐桓公 D. 秦始皇
D
2. 有学者认为,秦的统一把以往的“齐人”“赵人”“燕人”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仍然留存了下来。这说明秦朝的统一( )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 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 兼具政治统一性和文化多样性
3.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本质是( )
A. 皇权专制 B. 分封诸侯
C. 思想控制 D. 以法治国
D
A
4. (2021毕节)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题4表所示材料的主题的是( )
A.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C
5. (2021雅安)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郡守 D. 御史大夫
6. 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刺史制度
D
B
7. (2020广东)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这则材料可以了解秦朝( )
A. 休养生息的政策 B. 分封制度的推行
C. 法律制度的严酷 D. 基层管理的状况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出土的竹简是秦朝时期的,而其中记载的是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西汉时期推行的政策,排除A选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政策,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排除B选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制度相关的问题,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8. (2020大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标准货币是( )
B
9. (2021福建)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秦朝( )
A. 人口数量的增长 B. 铁制工具的出现
C. 国家体制的作用 D. 筑路技术的提高
C
10. (2021江西)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专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所述“体制”的创立( )
A.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 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A
二、综合题
11.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十六斤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
材料二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琅琊刻石·始皇颂诗》
材料三 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了两大基础:其一是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后便将诸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是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
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嬴政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制和修治驰道;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2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素养提升
分封制的发展使地方日益成为强大的权力实体,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基于战争的日益频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各国变法的主要措施包括:首先,建立官僚体系,世袭制被任命制取而代之,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受到制约,官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树立了权力领域中的国君独尊形象。君王通过任命、罢免以及监督检查等手段来控制官僚,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其次,建立郡县制度,代替原有的分封制,限制贵族的权
力,加强中央集权。……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皇权已经处于酝酿之中, 各国的政治变革为秦大一统后建立全国性的皇权制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国君任命的官僚体系是权力集中于国君的开始;郡县制度的建立是地域、制度和地方治理权力统一的开始。……史事表明,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郡县制产生的背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推行的影响。(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中央集权逐渐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官僚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创立了国家政治管理体制的新模式;等等。(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阅读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竹简1 155枚(另有残片80枚),四号墓出土了两件写有家书的木牍。根据墓中出土的其他历史文物和年号、竹简内容及书中多处避始皇名讳推知,墓葬及该批竹简的书写年代不会晚于始皇三十年(前217年)。这些简牍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只有少数残断。简文为墨书秦隶,有的两面均有墨书文字,大部分只书于篾黄上,具体内容可分为十种,涉及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法律文书的数量占本批竹简的一半以上,可分为《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五部分,其中
《封诊式》有98枚,居于卷首的是《治狱》《讯狱》,阐述了对官员审理案件的要求。其余各条大多是供官吏处理各类案件时参考执行的调查、检验、审讯的程式及文书格式,案例多是关于盗牛、盗马、盗钱、逃亡、逃避徭役、杀伤及不孝等方面的。
在法制史上,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法律,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以唐律为最早。秦律是汉代九章律的基础,但基本遗失。睡虎地竹简中的条文,保留了秦律的很多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秦律的理解,对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于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的研究来说,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夏利亚《睡虎地秦简文字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