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2-05 10: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B.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
D.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3.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2-8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0~t1,= B.t1~t2,=
C.t1~t2,> D.t1~t2,<
4.M、N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M做匀速直线运动
B.N做曲线运动
C.0-t0时间内,M、N的位移相等
D.0-t0时间内,M、N的路程不相等
5.一个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以v1=1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路程,以v2=3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20m/s B. 40m/s C. 23.3m/s D. 18m/s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自由下落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7.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下落L时,速度为,当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达到时,它下落的高度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均匀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后,木球就没有重心了
C.物体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D.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比为1:2:3:4,则可判断在此期间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9.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在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样。若取g=10m/s2,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 )
A.普通光源即可 B.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14s D.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2s
10.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11.如图3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
B.20s末A、B相遇
C.20s末A、B相距最远
D.40s末A、B相遇
12.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值,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测得、和,可求得等于( )
A.????? B.????? ?C.???? ?D.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白位置上,每空3分,共12分)
13.(12分)实验室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所接电源均为50Hz的 电(填“直流”或“交流”),那么它们打点的时间间隔是 s。下图是某学生在实验室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已知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0.1s。从纸带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 m/s。
三、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4.(12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的的大小始终为5m/s2,求 (1)汽车刹车3s末的速度; (2)汽车从开始刹车到6s末所通过的位移
15.(14分)现有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6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此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减速1 800 m才能够停止.
(1)B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2)若B车刹车8 s后,A车以加速度a1=0.5 m/s2加速度前进,问能否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则两车最近时相距多远?
16.(14分)电车从车站匀加速起动时,有一自行车以υ=5m/s的速度匀速从电车旁超出,过10s后电车追上自行车。求: (1)电车的加速度; (2)电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电车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时的距离。
参考答案:
1. B 2.B 3.AD 4.AC 5.D 6.A 7.C 8.CD 9.BC 10.B 11.ACD 12.D
13.交流;0.02;6;2.1;
14.(1) 规定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已知条件可得
V0=72km/h=20m/s a=-5m/s2
所以,汽车刹车后3s末的速度V=V0+at=20m/s+(-5m/s2×3s)=5m/s
(2) 由V=V0+at变形可以得到,代入数据可以求得汽车从刹车到停止运动的时间t=4s,也就是说,从4s末到6s末,汽车已经停止运动,所以汽车整个刹车过程的运动时间为4s,
方法一:由代入数据可以求得x=40m
方法二:由V2-V02=2ax得,代入数据得x=40m
15. (1)设B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
0-v=-2ax1
解得:a=0.25 m/s2
(2)设B车减速t s时两车的速度相同,有
vB-at=vA+a1(t-Δt)
代入数值解得t=32 s
在此过程中B车前进的位移为
xB=vBt-=832 m
A车前进的位移为
xA=vAΔt+vA(t-Δt)+a1(t-Δt)2=464 m
因为xA+x>xB,故不会发生撞车事故
此时Δx=xA+x-xB=232 m
16.(1)在电车启动后10s,电车追上自行车,即在10s末电车和自行车通过的位移相等。
电车所通过的位移
自行车所通过的位移x’=vt
由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代入数据有,求得a=1m/s2
(2)在电车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有:
△X=x’-x=vt-代入数据得:△X=5t-=-(t-5)2+
所以两车的最大距离为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