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3 10: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
中国河流 第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滔滔黄河
板书:一、识黄河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
板书:二、颂黄河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
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流域图中,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
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生: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
[板书]三、忧黄河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小组讨论、激烈辩论):
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声情并茂地分析原因,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激烈辩论的场面。教师要注意调控,及时收住。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精辟的总结.)
(
地形上: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坡度陡,坡
面长,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力强。
气候上:
7

8
月份暴雨集中。
地质上:黄土质地松软,易蚀。
) (
自然原因
)
(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的植被;
开矿、修路、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废弃的土石入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 (
人为原因
)
播放录像一: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黄河水土流失情景的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师: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大屏幕再次展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地形图的复合片,并且配合景观图片和“地上河”的动态形成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悬河”)
板书:四、治黄河
大屏幕上再次出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的地形图的复合片,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
把坡耕地修建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水平梯田;
引黄河水淤地填沟;
营造保护水土的林带、草场,以及小型水利工程。
) (
中上

)
(
修建三门峡、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
开展河道整治;
开辟分滞洪工程;
建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
体系。
) (


)
其中最为主要的措施是: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板书)
(针对上述措施,大屏幕上及时显示相应的景观图片。)
课堂小结: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全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滔 滔 黄 河
识黄河
1、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2、流经的省区
3、长度、流域面积
4、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
二、颂黄河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三、忧黄河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四、治黄河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要如何保护我们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