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3 11: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合计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歌描述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观察如图,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重心转为( )
图一南昌起义 图二井冈山会师
A.在中心城市发动起义
B.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C.向农村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
D.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某校围绕“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主题,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应该去
( )
A.上海 B.井冈山 C.延安 D北京
4.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体现了(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城为民的精神
6.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发表,它是中共反对日本侵略的第一个《宣言》。这一《宣言》产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7.“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8.“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诗中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 )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9.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下图两件道具,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10.2014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日军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B.签订《南京条约》
C.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 D.日军占领东三省
11,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就发生于此。领导该战役的将领是( )
A.彭德怀 B.杨虎城 C.张学良 D.李宗仁
12,“一旦强虏寇边噩,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3.中共七大实现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的旗帜指引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14.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这体现了中国抗战( )
A.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B.坚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获得了世界人民支持 D. 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5.抗战后期,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抗日战争使( )
A.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民族独立得以实现
C.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吴佩孚的势力被歼灭 于两湖,孙传芳的五省联军也被打败,最近张作霖又在河南败绩。革命胜利的原因,当然不在某某总司令某某军长的善战,亦不在某某领袖的善于外交,而在于革命得到了中国人民极大多数人的赞助,尤其是工农群众
的努力,并且有各种被压迫阶级因反抗一切剥削而团结的坚固的革命联盟。
(1)据材料一指出“革命胜利”的表现和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2)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6分)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种,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联《精神的力量》
(3)材料二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对应着材料三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2分)
17.某校学生开展了以“访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游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赣·红色摇篮】
材料一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摇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江西被称为“红色摇篮”的原因。(4分)
【湘·革命探索】
材料二 即使是湘赣边界的……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着于城市……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黔·力挽狂澜】
材料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
——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4分)
18.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赏析图片——见证历史】
(1)结合图一、图二,简述两幅图片所述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中的地位。(4分)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
材料一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4分)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材料二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升万亡灵,饮恨江城。目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3)“开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史实是什么?怎样做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4分)
19.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请你写出材料-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5分)
(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的A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意义如何 (4分)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3)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 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3分)
材料四
(5)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
一、1-5 BCBBB 6-10 ACADA 11-15 DBBDD
16.(1)答: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将士的英勇战斗,特别是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工农运动的支持。
(2)答:事件:长征:态度:照抄照搬。会议:遵义会议。
(3)答: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7.(1)答:南昌起义、并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江西。
(2)答:秋收起义。
(3)答:特殊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收关的转折点;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答出一点即可)
18.(1)答:图一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图二是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答:中共七大。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低柱作用。
(3)答:南京大屠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9.(1)答: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大捷或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或南京惨案;E:百团大战。
(2)答: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3)答: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
(4)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