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备考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备考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20:4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备考复习:《西游记》
一、选择题
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如来佛祖将他关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至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网课期间,小鹿重读了两部名著,提炼出“时空交替、人与物的异化、超自然力的较量、殊死的正邪搏杀”等共同点。他读的名著最有可能的一组是( )
A.《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B.《西游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C.《镜花缘》《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镜花缘》《海底两万里》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名著,每一回的标题语言简洁精妙,又与情节紧密相关。请根据有关情节和对偶知识补足第二十五回标题: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
A.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B.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C.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D.大圣殷勤拜南海
下列关于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顺序正确的是( )
A.翠云山戏铁扇公主—李天 王哪吒助大圣力擒牛魔王—摩云洞斗牛魔王
B.翠云山戏铁扇公主—摩云洞斗牛魔王—李天 王哪吒助大圣力擒牛魔王
C.摩云洞斗牛魔王—翠云山戏铁扇公主—李天 王哪吒助大圣力擒牛魔王
D.摩云洞斗牛魔王—李天 王哪吒助大圣力擒牛魔王—翠云山戏铁扇公主
二、填空题
《西游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 的作品之一,在题材上属于 ,其中的故事来源于唐朝僧人 到 取经的历史事实。
以下歇后语都是出自名著《西游记》,请你根据意思填出人物名。
(1) 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2) 孙悟空打 ——倒打一耙
(3) 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
《西游记》中红孩儿是牛魔王和罗刹女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 ”,神通广大。孙悟空有许多名号,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美猴王一孙悟空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 一斗战胜佛。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 。通过作者对这一情节的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天宫是: 的代称;玉帝是 的化身;孙悟空是 的化身和 的代表。
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请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 →鹰愁涧收白龙马→云栈洞收 → 收沙悟净。
明代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是一部流传甚广的古典文学名著。小南同学为第二十七回画了一幅插图,该回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 。
三、综合题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说不了,著名艺术家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著名艺术家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著名艺术家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
(1) 这个故事中,哪吒劝其“父王息怒”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你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体验,说出一条哪吒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那呆 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年!”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 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③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有改动)
(1)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伏 。
(2) 《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 《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名著阅读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 “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请分析“梦”的含义是什么?
(3) 某班开展“亲近文学,走进名著”活动。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西游记》读完,如果你是本班的语文课代表,你怎样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此项活动?请把你的活动设计写下来。
(4) 阅读《西游记》后,在办理召开了读书交流会,对唐僧这个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双方展开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说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宁愿自己被妖魔吃掉,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个可亲可近的人。
反方: 。
1-5 DBBCB
6. 明;吴承恩;想象力;神话小说;玄奘;天竺(或印度)
7.
(1) 二郎神
(2) 猪八戒
(3) 白骨精
8. 三昧真火;孙行者
9. 大闹天宫;人间朝廷;封建皇帝;人民意愿;民主主义思想
10. 孙悟空;猪八戒;流沙河
11. 三打白骨精
12.
(1) 因为他知道“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确实是李著名艺术家的女儿。
(2) 示例: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的形象非常可爱;本领高强,帮助孙悟空收服老鼠精、大战青牛精等。
13.
(1) 花果山;黄袍怪
(2) 示例一:“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猪八戒不敢见孙语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3) 孙悟空:(1)动物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有猴子的机敏、乖巧、好动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1)动物性: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2)神的本领(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14.
(1) 景物描雪,写出时间的推移,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
(2) 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而且对所背诵的内容完全不理解,所以说如”梦似的”。写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3) 时间、地点、负责人、活动内容。
(4) 示例:我方认为唐僧性格懦弱,在遇到妖怪时,只能依靠徒弟们保护,是非不分,一意孤行,不听取他人的建议,取经旅途中多次因此落入妖怪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