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练习题(含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kuáng fèi jú cù jīng jù pì rú
shì hòu mǐn jié áng shǒu gòng yǎng
二、读一读,选一选
A.zhèng zhòng B.pí qì C.jīng jù D.kuáng fèi
①狂吠 ②京剧 ③郑重 ④脾气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资 即 颈 厉 吭
姿 既 劲 历 抗
四、字词理解与运用。
(1)“顾”在字典 里的解释有:①回头看,泛指看;②拜访;③照管,注意;④姓。
指出“顾”字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填序号)
顾老师 左顾右盼 奋不顾身 三顾茅庐
“窥伺”指 地看。像这要的表示“看”的词语,我还积累了很多。如:表示向上看,叫 表示向下看,叫 表示仔细地看,叫
表示粗略地看,叫
五、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 侍侯— 温柔— 郑重—
反义词:
从容— 严肃— 高傲—
六、补充词语并填空。
一 不苟 长而去 从容不
不 其 促不安 如也
⑴李老师对待工作 ,很受大家尊敬。
⑵小玲遇事 ,我特别喜欢他。
⑶他拿了别人东西,面对老师严厉的眼神,他显得有些 。
七、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②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③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在状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鹅的特点从 、 、
、 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作者喜爱白鹅,一是因为它那 ;二是因为它能 。
九、按要求写句子。
(1)它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缩写句子)
狗在鹅身后追。鹅决不举步奔跑。(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
鹅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十、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鹅吃饭的时候。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此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茍,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踢步走上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假若— 比如—
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它的吃法,三板一眼,一丝不茍”?
鹅吃饭需要哪三样东西?
(4)文中鹅吃饭的过程是:先 ,再 ,然后 。
(二)课外阅读
天鹅
我是在沼泽地里见到它——美丽的天鹅。
初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在心里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有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流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苇子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我总算亲眼看见了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地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但不是。它自己告诉我,它确实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它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那深远的秋天的田野,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找出描写天鹅羽毛的句子和描写天鹅体态的句子。
(2)第1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的转移
(3)天鹅的美是一样怎样的美?用文中的话语来概括。
(4)作者在描写天鹅“纯洁”这一特点的时候,主要采用了 修辞手法。
答案
一、狂吠;局促;京剧;譬如;侍候;敏捷;昂首;供养
二、D;C;A;B
三、资料;即可;头颈;厉声;引吭高歌;姿态;既然;劲头;历史;抗战
四、(1)④;①;③;② (2)偷偷地看;仰望;俯视;观察;浏览
五、侍从;柔和;庄重 慌张;散漫;谦逊
六、丝;扬;迫;计;数;局;空空;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局促不安
七、比喻;拟人;拟人
八、(1)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高傲的姿态;看门户
九、(1)它挺着脖子。
(2)即使狗在鹅身后追,鹅也决不举步奔跑。
(3)示例:每天放学我都是先做作业,再吃饭,然后才去找小朋友玩。
十、(一)课内阅读(1)倘若;譬如
(2)先;再;然后
(3)水、泥和草
(4)吃一口冷饭;喝一口水;到别的地方去吃泥和草
(二)课外阅读(1)白瓷一般光滑有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流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
(2)B
(3)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4)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