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组文阅读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组文阅读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12:5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组文阅读课
导学单
【学习目标】
1.通过抓取诗歌主要意象,结合关键词句分析意象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2.通过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3.通过撰写推荐语,强化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抓取诗歌主要意象,结合关键词句分析意象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
通过通过撰写推荐语,强化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提示】
1.回顾课内诗歌内容、单元提示、旁批及课后题,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
3.撰写推荐语。
【预习导学】
阅读课外诗歌《再别康桥》《雨巷》《热爱生命》《死水》,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习过程】
一、寻找意象,初品诗歌
朗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填入下表。
《再别康桥》 《雨巷》 《热爱生命》 《死水》
二、聚焦意象,读懂诗歌
*意象分析四步走:
1.找意象:罗列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2.明特点: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追溯其在中国诗歌传统中的特殊寓意。
3.说画面/意境: 在明确意象特点的基础上,用优美的句子描绘诗歌画面,概括诗歌意境(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
4.品深情/哲思:结合意象特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
篇目 1.找意象 2.明特点 3.说画面/意境 4.品情感/哲思
《再别康桥》
《雨巷》
《热爱生命》
《死水》
三、反复涵咏,倾心推荐
篇目 诗歌赏析(意象、情感、哲思等)
示例:
篇目 诗歌赏析(意象、情感、哲思等)
《再别康桥》 从“金柳”“青荇”读《再别康桥》: “柳”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并不少见,《诗经》中有“惜我往矣,杨柳依依”,《春夜洛城闻笛》中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如今在英伦剑桥河畔的柳,美丽而舒展,就像诗人在母校度过的金色年华,也许还像是曾经绚烂爱情。“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而“新娘”集世间所有的娇美、惊艳、幸福和爱恋与一身。“青荇”这一意象也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踪迹,河洲水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青荇”和“金柳”紧紧呼应,“金”对“青”,一热一冷,一闹一静,参差对照,别具别致。“柳”和“荇”是世间最诗意、最多情的意象,一开篇便已为整首诗做下了铺垫,营构了美好的意境。 金柳艳影,青荇招摇,所有的青春往事,欲说还休,浓入淡出,淡出浓入,相得益彰。
【达标测评】
组文学习活动整体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标准 等级 备注
1 能快速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 1.意象准确,得3-4颗星; 2意象准确,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得5颗星。
2 能选择诗歌中的意象,写出解读文字,分析意象特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情思。 ☆☆☆☆☆ 1.意象明确,鉴赏较充分,得2-3颗星; 2.意象明确,鉴赏充分、独特,景物特征或作者情思理解准确,得4-5颗星。
3 能在诗歌意象分析、意境感受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体验进行写推荐词。 ☆☆☆☆☆ 1.能够结合意象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表述作者情感,得3-4颗星; 3.能够将个人体验融合表达,语言优美,得5颗星。
【课后作业】
另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赏析,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