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结构特点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第2~5自然段具体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春天里嫩绿的叶子、融化的积雪、淙淙的小溪、可爱的小鹿,都富有生机;夏天里葱葱茏茏的树木、乳白色的浓雾、蓝蓝的天空、各色的野花,色彩斑斓;秋天里有飞舞的落叶、山葡萄、榛子等,一派丰收的景象;冬天里有张望的松鼠、躲藏的黑熊,等待着春天的来临。第6自然段,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对全文作了总结,再次点明小兴安岭景美物丰的特点。其中,第2~5自然段都以描写树木开头,照应了第1自然段中的“绿色的海洋”。
3.写作特色
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富有美感。比如,“抽出”一词将春天枝条快速生长的样子描绘得形象直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和“封”,表现了夏天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写出了勃勃生机;“浸”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片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献”体现了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尽显“巨大的宝库”价值所在。文中的语句表达富有变化,充满情趣。比如,“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把小鹿的机灵可爱写得特别形象;松鼠“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短短的文字就把松鼠期盼春天的可爱形象勾勒出来了,为冬天的小兴安岭平添了几分生气。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夏日林海的照片,一幅是冬天森林的照片。插图与课文情境融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之美。
5.习题运用
课后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实现语言内化运用,可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确定好去旅游的季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季节去旅游”。在说理由时,可以突出景色美丽的特点,也可以突出物产丰富的特点,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点进行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的选做题,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用一段话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教材提供的插图,分别是四季的代表性景物,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家乡最美的是什么季节”,再交流“最美的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然后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最后再用上积累的词语,把景物的样子写下来。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会认字11个,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照结构归类指导。“脑、挡、视、线、坛、材、软、刮”是左右结构;“袋、实、显”是上下结构;“库”是半包围结构;“严”是独体字。教学中要重点指导有笔画穿插的字,如,“袋、线、软”等。
本课词语有些可能离学生生活较远,如“药材”,可呈现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如“挡住视线”“雪花飞舞”“名贵的药材”“巨大的宝库”,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2.朗读指导
本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本文的长句子很多,朗读时,先结合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具体内容找到适合停顿的地方进行断句,做好标记;然后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入情入境地朗读。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这句,可以先理解“封”是指树叶茂密得把天空都遮住了,再根据句意自然断句,最后重读AABB式的叠词和动词,把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景象表现出来。
3.阅读理解
本课内容较为浅显,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小兴安岭的美。可先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段落,初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再通过想象画面、替换词语、对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语句的生动,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最后引导学生围绕喜欢的季节里特有的景物,介绍小兴安岭。
4.积累运用
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富有美感。比如,“抽出”一词将春天枝条快速生长的样子描摹得形象直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表现了夏天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写出了勃勃生机。文中的语句表达富有变化,充满情趣。比如,“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把小鹿的机灵可爱写得特别形象;“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把松鼠期盼春天的可爱形象勾勒出来了,为冬天的小兴安岭平添了几分生气。这些好词佳句有待于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
备教学资源
1.小兴安岭简介
中国东北地区山地之一。黑龙江干流与松嫩水系间的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约300~800米。宽100千米左右,长约400千米,面积3.94万平方千米。最高峰为平顶山(1429米)。分水岭两侧的斜面不对称,东北坡短而陡,西南坡长而缓。在铁力—嘉荫一线西北地表平缓呈丘陵性台地状,该线东南呈低山丘陵地貌。
平顶山 铁力市小城墙砬子山
小兴安岭地区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0℃左右,1月平均气温-25℃左右,7月平均气温19~21℃,无霜期100~13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0%,广布岛状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沼泽发育。河流封冻期约5个月,河川年径流深150~400毫米。
小兴安岭东南段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占优势,常见的混生树种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枫桦、兴安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栎、椴、槭、榆等。西北段由针阔叶林逐渐向针叶林过渡,主要树种为蒙古栎、黑桦、落叶松及樟子松等。混交林破坏后,则成山杨、白桦、蒙古栎等多种阔叶树组成的杂木林,以栎为主的次生林或蒙古栎纯林。林下多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动物主要有马鹿、麝、狗熊、猞猁、东北野猪,鸟类有鸿雁、鸳鸯等。
小兴安岭是中国重要林区之一。区内有以保护红松母树为主的丰林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等。
2.榛子
桦木科榛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此属植物在全世界共发现有16种,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坚果近球形或卵形,秋季成熟采、收,种仁可生食、炒食、榨油或做糕点和糖果的配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中国有4种,均为野生或半野生即榛、毛榛、华榛、藏榛。
3.紫貂
属中小型兽类,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体毛柔软,无斑纹。爪锋利,不可伸缩。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在白天活动和猎食。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天敌时,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广泛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及日本北海道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