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16: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茹志鹃
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
作者简介
茹志鹃,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 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 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关于小说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可分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讲述故事情节的?
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情节
↗小通讯员:带路-借被-牺牲-盖被
“我”
↘新媳妇: 借被-缝衣-献被
梳理故事情节
读完后,请写一段话说说《百合花》的故事梗概,想想你要删去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删改?
任务一:提纲挈领 把握情节
同学们可能在小说梗概中保留的内容:
(1)解放战争期间,一名通讯员护送文工团女兵前往包扎所;
(2)到达包扎所后,文工团女兵和通讯员因为伤员的棉被短缺,一起来到老百姓家,向一户人家的新媳妇借棉被;
(3)后来因为战争需要,新媳妇也来到包扎所,和文工团女兵一起照顾伤员;
(4)通讯员为救战友身受重伤,牺牲在包扎所;
(5)新媳妇为去世的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
同学们可能删去的内容有:
(1) 小说中相对次要、出场不多的人物,如“乡干部”“担架员”;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3) 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如文工团女兵对通讯员拖毛竹的想象,以及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
(4)小说中文工团女兵的心理描写;
(5)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通讯员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6) 小说中一部分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
梳理文脉
本文共5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 : 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 : 通讯员为救人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
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 : 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
身上入殓。
(1~23)
(24 ~ 43)
(44~57)
(58 ~ 59)
小说梗概和原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就这篇小说而言,更多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原文远比梗概要感人得多。
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第4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写出了雨后空气的清晰,烘托出我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与后文战地的紧张形成对比。
(第47段)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 月亮嬤嬤,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场景描写:
(第42段)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第57段)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干馒头象征着战友之间纯真的友情,体现了通讯员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通讯员去世后又寄托了文工团女兵深切的悲痛之情。
野菊花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细节描写:
(第57段)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这一针针缝进去的是新媳妇对通讯员的真挚、纯洁的爱,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骨肉深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现出了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了残酷的战争也没有泯灭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这篇小说主题的展现,绝不仅仅依靠故事情节,更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所做的事。
分析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分析侧面描写的语句。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等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2
细读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快速阅读“带路”、“借被”、“牺牲”部分 ,找出文中对于通讯员和新媳妇描写的句子,分析他们的形象。(要求抓住各方面的描写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通讯员形象
现在从背后看过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这是对小通讯员的(外貌)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质朴、充满活力)的人。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做装饰点缀。
看见他背上看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是对小通讯员的(细节)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小通讯员是一个(天真,热爱生活)的人。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细节描写。突出其憨厚、腼腆的性格
…………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侧面描写。补叙通讯员受伤的情景,表现了他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勇敢精神。
通讯员形象
一、小通讯员的形象。
1,他涉世不深,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的和自然充满热爱。比如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2,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如文中我面对小通讯员坐着,他张皇局促“脸涨得像个关公”
3,不善言辞,善解人意,勇于改错。认识到自己借被子的方法不对便及时改正。
4,关心战友,在危机关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为了保护队员英勇捐躯。
小通讯员的形象
小说主要写了她 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对比。
第一件事: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善良、纯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崇敬,无私的品质。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新媳妇的形象
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
小说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通过“我”见证了一个天真的男孩变成了英勇的英雄,见证了新媳妇由羞涩忸怩变得勇敢坚毅的过程,展现了人物形象。
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表现了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纯洁的感情。
“我”的作用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4段、47段)
写出了雨后空气的清晰,烘托出我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与后文战地的紧张形成对比。
分析主旨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在小说的主干情节中,就是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从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
象征新媳妇的娴静、纯真、善良与友善
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高尚
还可以象征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还能够象征舍已为人的人性美
小说主旨总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品质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鉴赏明晰风格
《长津湖》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百合花》这篇短篇小说选取的是革命战争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它由小见大,没有正面描写战火纷飞、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而是描写了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幅动人景象;小说也没有直接表现我军战士冲锋陷阵的骁勇斗志,而是刻画了和作者 “同过甘苦”“一起面对过严峻的现实”的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物形象。
作者用委婉、柔和、细腻而优美的抒情作为《百合花》的基调,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意味隽永,充满优美的诗情。同时也表现了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思想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