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古诗三首
17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望”是什么意思呢?
望天门山
远看
[唐]李 白
①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注释
①
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
/
/
/
/
/
/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到了什么?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理解诗歌
品读诗歌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注释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写出了长江波涛汹涌的样子。
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
“回旋,回转”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涌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想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侧重写天门山的雄奇景象。
齐读前两句诗,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被它劈开一样。
自学提示
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耸出来。
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来”呢?
孤帆一片日边来。
看到“孤”,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怎样的船?
我仿佛看到在雄伟的天门山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一艘小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想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假设你就是船上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样?
这青山仿佛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望着眼前的开阔景象,我的心中无比豪迈,充满了激情。
诗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望”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断
开
回
出
来
静态景物(青山)
描写
动态美
原由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想象
青山
碧水
孤山
红日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听诗歌,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激情地吟诵着——
望天门山
天门 楚江 ,
碧水 。
青山 ,
孤帆 。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
中断
开
东流至此回
两岸
相对出
一片日边来
指导书写
chǔ
gū
fān
duàn
zhì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指导书写
duàn
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要写得瘦长些,捺变为点。右半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
指导书写
chǔ
上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指导书写
ɡū
左窄右宽,“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
指导书写
首笔横居上居中,第二笔的折角在横中线上。“土”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长而平,两端超出上部。
指导书写
“巾”第三笔竖长且直;右部横折弯钩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