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提升练习(含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提升练习(含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16:16:35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提升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溺而不返( )
A.溺水,淹死 B.沉溺,沉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溺而不返”出自《精卫填海》,意思是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溺”溺水,淹没。
2.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句子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全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
划分节奏时应联系句意,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
A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正确划分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4.溺而不返( )
A.溺水,淹没 B.沉迷不悟;过分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溺而不返”意思: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溺”溺水,淹没。
5.以堙于东海( )
A.填塞 B.土山 C.埋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以堙于东海”句意为:用来填塞东海。堙:填塞。
二、填空题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了几场秋雨,妈妈把厚衣服拿出来了。我知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天气谚语)
(2)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增长了知识,我知道了每年__________是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蟋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修建住宅的。我还从神话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读了《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
【答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农历八月十八 茎上 后腿和前足 精卫填海 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
【详解】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谚语俗语的积累,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意思为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属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若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而十场秋雨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不一定非得是十场雨。
(2)《观潮》课文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时间,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 亨利 卡西米尔 法布尔,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 溺:________。
故: _________。 堙:________。
【答案】 小女儿 溺水 因此 填塞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所以,因此。
堙:填塞。
8.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wèi tián hǎi yán dì nǚ wá nì ér bù fǎn
( ) ( ) ( ) ( )
【答案】 精卫填海 炎帝 女娃 溺而不返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精、炎、娃、溺、返”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多音字
少______( )______( )
【答案】 shào 少女 shǎo 多少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多音字辨析:1、从词性辨别读音。 2、从意义辨别读音。3、从用法辨别读音。
读shǎo表示数量少,与“多”相对;读shào指年纪轻,与“老”相对。
10.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嘴含 填塞 经常用嘴含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填塞东海。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常:经常,衔:用嘴含,之:的,以:用来,堙:填塞。
三、语言表达
11.缩写句子。
(1)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保护区生长着树。 灯照耀着建筑。 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我怀念朋友。 事迹激励着我们。
【解析】略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 ) 故为精卫 ( )
13.解释下列语句。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
14.读完这篇文言文,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小女儿 因此 1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4.我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不畏艰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等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炎帝之少女”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故为精卫”意思是:因此化为精卫鸟。“故”,因此。
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意思是: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湮:填塞。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精卫即使面对这么困难,难以完成的事情仍然没有退缩,告诉我们要不惧艰险,奋斗不止,做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坚持不懈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15.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16.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不屑 很有信心 16.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17.坚持不懈的精神。 18.认准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
【解析】15.联系上下文,通读一遍整段文字后可知第三段中的智叟的话饱含不屑的语气。而愚公回击的话确实信心满满,即使自己做不到,子子孙孙还是可以继续做的,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16.“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不能搬动这么大的山,与之意思相反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就是要说明能搬动这么大的山。纵观全文,“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这句话是符合题意的。
17.愚公移山具有的精神首先是敢想敢干、不满足现状的精神。在愚公的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要下决心搬掉太行、王屋二山,这就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没有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不可能改变生活的现状,不可能改变发展的条件,这是愚公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其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三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按照既定方针,不达到目的决不动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一种精神,使愚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所以一代又一代、世代无穷地挖山不止,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涵。第四是团结奋斗的精神。他们全家老小、子子孙孙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形成合力。不仅仅现有的人要形成合力,而且他们的下一代也要形成合力,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也要形成合力,子子孙孙无穷尽地努力下去。这其中最能打动玉皇大帝的便是愚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18.愚公移山要告诉我们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发展中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新的机遇(有人帮助移山),遇到困难要尽力克服,遇到机遇紧紧抓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五、书面表达
19.观察图片,按要求写话。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你的家乡遭遇洪水,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完整的句子写下来。
【答案】略
【解析】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13.精卫填海提升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溺而不返( )
A.溺水,淹死 B.沉溺,沉醉
2.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溺而不返( )
A.溺水,淹没 B.沉迷不悟;过分
5.以堙于东海( )
A.填塞 B.土山 C.埋没
二、填空题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了几场秋雨,妈妈把厚衣服拿出来了。我知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天气谚语)
(2)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增长了知识,我知道了每年__________是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蟋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修建住宅的。我还从神话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读了《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
7.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 溺:________。
故: _________。 堙: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wèi tián hǎi yán dì nǚ wá nì ér bù fǎn
( ) ( ) ( ) ( )
9.多音字
少______( )______( )
10.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缩写句子。
(1)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 ) 故为精卫 ( )
13.解释下列语句。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
14.读完这篇文言文,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15.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16.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9.观察图片,按要求写话。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你的家乡遭遇洪水,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完整的句子写下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