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结果。了解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口号、意义。
3.知道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通过本课学习,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
①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
②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本课重点
(2)原因
材料一: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如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之领土尚未实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③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沈
阳
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材
料
研
读
一.九一八事变
概况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知
识
拓
展
蒋介石的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①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攘外必先安内
②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③寄希望于国联
剿共,不抵抗!
一.九一八事变
概况
一、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B、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C、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D、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4、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影响(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3)日本扩大侵略
1.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执政时的溥仪
伪满洲国界碑
(二)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
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抗日游击队
东北各抗日部队于1936年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结果
马占山
东北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赵一曼
(三)局部抗战
1、背景: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2、抗日组织、人物:抗日义勇军、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
华北危急!!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请你谈谈对这一呼声的理解。
议一议
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时间
地点
口号
意义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
词:田汉;曲:聂耳
二.一二·九运动
概况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88页,梳理一二·九运动的概况,完成表格
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
关
史
事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八一宣言”(1935.8.1)
2.瓦窑堡会议(1935.12)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8月1日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P88
知识拓展
国内阶级矛盾(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中日矛盾)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一)华北危机
1、概况: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一二·九运动★★★★★必考
1、时间:1935年12月9日
2、概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3、结果: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4、影响: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材料: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在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1.原因
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三、西安事变★★★★★必考
(一)原因:
A、直接原因:蒋介石坚持内战政策
B、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公馆
兵谏亭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与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合作探究
探究:如何解决西安事变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
日本
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英美
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何应钦:亲日派
讨伐张学良,至蒋介石于死地。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宋美龄亲美派
二.西安事变
各方态度
(二)经过: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过程: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共产党的态度: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三)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四)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全国解放前夕,他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家人。
知识拓展
本课小结
( )1.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C.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
当堂测评
( )2.(教材母题:教材P90知识拓展改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A
( )3.近代,爱国青年经常走在政治运动的前面,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数千名爱国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引发这场爱国救亡运动的原因是
A.红军长征 B.华北危机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B
( )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发出这痛感的历史背景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