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2年课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输入您的内容
输入您的内容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一: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共产国际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罢工
马林、鲍罗廷
条件:
1.中国国民党: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能拯救中国,要联俄联共。
2.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弱,要寻找革命盟友。
3.外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1923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中共三大
时间:
内容:
地点:
广州
1923年6月
1.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名党
3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方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
时间:
主要人员:
地点:
广州
1924年1月
孙中山、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
(1)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内容: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意义: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国民党一大旧址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a.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b.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培养国民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时间:
领导:
目的:
历史功绩:
特点: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孙中山(军校总理)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
目的
时间、总司令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先锋
成果
1926、蒋介石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了“铁军” 的称号。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孙传芳
(1885-1935)
吴佩孚
(1874—1939)
张作霖
(1875—1928)
二、北伐胜利进军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给北伐军极大支持。
城市: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
工人纠察队
二、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北伐军是正义之师,先声夺人,且叶团英勇善战,与友军密切配合,因而捷报频传。 --《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15
1.北伐战争是讨伐反动军阀的正义革命战争
材料二:共产党直接掌握的军队虽不多,但战斗力特别强,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是中共组织培养的革命武装,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略要地时立下了不朽功勋。
--《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15
2.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三: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大力发动与组织工农群众奋起投身北伐的结果……工农运动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又促进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15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材料四:根据当时敌众我寡和各派军阀既相互勾结又貌合神离的情况,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和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原则. 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15
4.北伐军事方针的正确
5.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6.国共两党齐心合作(根本)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上海——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
武汉——7月汪精卫“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
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帝国主义的支持
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原因:
结果:
标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汪精卫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人物:蒋介石
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张作霖)
蒋介石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京、天津一带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 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
发展:
统一: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12.4.1
1912.1.1
1949
1928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合作探究】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名义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从中得到哪些教训?
要取得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3.郑恻尘,浙江永嘉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国民党永嘉县党支部正式成立,共产党员郑恻尘担任该党支部执行委员会委员。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 辛亥革命的推进 B. 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战争的启动 D. 抗日战线的形成
课堂练习
B
D
B
4.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5.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这导致了(
A. 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B .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
C.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 国民革命的失败
A
C
D
7.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8.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A
A
9.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谈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A. 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B. 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的目的
C.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D. 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的动机
C
10.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 )
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 推动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