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1、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任知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写作背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朗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指双方茫然不相知
王弗的坟墓在四川眉山,和他任职的密州相距遥远
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窗户
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 深沉的思念,写实
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十年来生死相隔,两处茫茫。即使不去思念你,也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彼此无法诉说别后的凄凉。不过即使真的相逢了你也不会认得我了,我已是尘土满面,两鬓如霜了。
一夜做梦忽然回到了故乡,见你与往常一样正在小窗前梳妆。二人相互端详,默默无语,只有泪水纷纷滑落。料想千里之外荒郊月夜的短松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译 文
赏 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氏病逝;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虽时隔十年,他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因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首凄楚哀怨的悼亡词。本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
词以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开篇,直陈难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十年来,词人在仕途中颠沛波折,历经忧患,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妻子认不出自己了,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1.白描。用语自然,不加雕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词人内心细腻深沉的情感。
2.虚实结合。全词以梦为线索,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写作手法
小 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梦 前
梦 后
月圆人亡
相顾无言
十年生死
梦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