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沪科版物理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沪科版物理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3 18: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 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 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 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 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 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 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 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 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学生可能回答,用路程比上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可能答出用时间比上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对于后一种回答学生如感到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主要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学生对速度的了解,结合学生小学所学速度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哪一种比较方法更符合人的认知习惯。讨论后得出在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
① 速度概念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然后根据学生小学所学知识,学生可以顺利总结出速度的公式。
u= st
②速度的公式
③速度的单位
师:路程与时间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路程:米,千米,厘米等,时间:秒,分,时等。
师: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常见的有米/秒、千米/时,用符号m/s、km/h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演示单位换算,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例题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例题
四、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测量自己回家时上楼的速度。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