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1、动植物的呼吸
2、微生物的分解
3、含碳物的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1. 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呈气态,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
气态CO2
加压、降温
液态CO2
固体CO22
加压、降温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固态二氧化俗称“干冰”,易升华,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干冰可应用于人工降雨,还可以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与探究】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现象
振荡后,观察到瓶中产生气泡,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分析 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并与水作用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碳酸
结论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将上述变红的石蕊试液放在酒精灯上稍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溶液
结论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用途
人工降雨
灭火
工业原料
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制汽水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请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把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2)
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3)
(4)
(1)
加热
加热
点燃
归纳分析
(1)(4)一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
(2)(3)一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多种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久未开启的菜窖进入前为什么要进行灯火实验?
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一般会位于最下层,菜窖处于地下,而且菜会呼吸放出二氧化碳,CO2就会聚集在菜窖里,点蜡烛就是为了检验菜窖中CO2浓度是否过大和O2浓度是否较低,防止人进入后窒息。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在进人可能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以免危害到人的健康。
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奇妙的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对人的影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1. 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 H2 B. N2 C. O2 D. CO2
2. 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 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D
A(共12张PPT)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制备
【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高温
【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药品: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的制备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
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
②固固加热型
①固液不加热型
1.发生装置的选择
2.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
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a
b
c
3. 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
二氧化碳的制备
4.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水面稳定后不持续下降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 ,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制备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④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⑤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制备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
(2)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
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
思考与交流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排空气法
排水法
归纳总结
实验步骤:点燃两根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并放入烧杯中,将二氧化碳气体沿杯壁倾倒。
现象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阶梯上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二氧化碳与灭火】
随堂练习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b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可用于收集氢气的是___ ____(填仪器装置下方的字母,下同)。
(3)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锥形瓶
D或E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