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23: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外阅读训练
(2021山东枣庄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③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 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穿窬(yú):穿壁翻墙,指盗窃行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合从连衡:战国时,由苏秦倡导的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由张仪倡导的六国分别与秦国结为同盟的谋略,称为“连衡”。
B.仁义: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义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C.万乘:万辆兵车,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D.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退而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王使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指出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的,而是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B “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不能用”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梁惠王不果所言”主、谓、宾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D “‘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兄长。
3.C “直接指出了梁惠王……的根本原因”错误,根据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可知,孟子并未直接指出,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4.(1)如果以义为后而以利为先,那么不夺取他人的全部,就不会感到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却抛弃父母的人,从来没有讲求义却轻视君王的人。
(2)在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土地;在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解析:(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餍,满足;遗,抛弃;亲,父母;仁、义,名词作动词,讲求仁,讲求义;第二个“后”,轻视。
(2)南辱于楚,被动句,“于”表被动;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洒,洗雪。
5.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由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概括出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建议;由原文“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概括出在教育方面的建议。
[参考译文]

孟轲,是驺地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在通晓儒家学说之后,便去游说服事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梁惠王最终没有施行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迁曲玄远,空疏而不切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齐宣王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当时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有德行有才能,孟子却陈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又有学者驺子等人。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方法使我国得到利益吗?”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获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获利’,士人、平民说‘怎样使我自身获利’,上下互相争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家族: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家族。万中取千,千中取百,这不能算不多了。如果以义为后而以利为先,那么不夺取他人的全部,就不会感到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却抛弃父母的人,从来没有讲求义却轻视君主的人。大王只要讲求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所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在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死在这里;在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土地:在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称王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用这些来侍奉父兄,在外用这些来侍奉尊长,(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制作木棍也能打赢秦、楚两国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军队了。秦、楚等国常年夺占百姓的生产时间,使百姓不能深耕细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那些国家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疑虑!”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世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不想做穿墙偷盗之事的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学说源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啊,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道理!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方面。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