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说当作小说
——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一、单元大概念与核心目标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是一个特殊的“小说”文体单元。
文体不仅是文章的外在形式,也是写作者感受、观察、表现生活的独特思维方式。统编教材从学生阅读的实际兴趣和需求出发,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体类型。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教材中,每册都至少有一个特定的文体单元。各册文体单元编排见表1。
表1
上册 下册
三年级 童话 语言
四年级 神话 科普文、现代诗、童话
五年级 民间故事 中国古典名著
六年级 小说 外国名著
文体单元围绕一定的核心,不但帮助学生形成对某一文体的基本认识,获得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策略,而且为其未来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基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一定要“把小说当作小说”来教与学,在大单元理念观照下,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在统整化的学习中,初步掌握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表2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概念及核心目标
单元大概念焦点:关注小说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单元大概念 单元核心(重点)目标
1.情节是小说中人物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环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1.1能基本理清课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2能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并通过联想产生画面。
小说的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能塑造人物形象。阅读小说要关注人物形象。 2.1能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理解人物的形象,并用演读、交流等方式表现。 2.2能从环境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并用想象、朗读等方式表现。 2.3能通过迁移、运用,初步领悟关注小说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主题内涵丰富。阅读小说要有意识地关注结尾。 3.1能关注故事的结尾,初步体会结尾带来的表达效果。 3.2 能通过比较、迁移,增强阅读小说的体验。
交流的时候,要关注人物(对象)和环境,曲折的情节和适当的环境描写能增强感染力。 4.1在口语交际中,能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具体的理由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并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支持。 4.2在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中,能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把故事情节写完整,并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二、情境创设
学校公众号的“阳光小作家”栏目又要征集大家作品啦!这次的主题是寻找校园里的“小说家”。你有温馨感人的故事吗?你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吗?你有发人深省的故事吗?“阳光小作家”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一起品读你笔尖流出的故事!
三、表现性任务设计
任务前言:怎样才能让你的故事更加吸引眼球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小说中找到一些启发。单元篇章页上说:“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让我们再本单元开启小说阅读之旅吧!
任务一、推开小说的大门
活动1:在你读过的众多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它制作一张人物名片,贴在主题墙上。
活动2:导读高尔基的《童年》,走近作家笔下的成长故事。
任务二、体味微小说的“短”与“长”
活动1:读《桥》,关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多角度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活动2:拓展阅读微小说《在柏林》,感受微小说留白处的意味深长。
任务三、体味穷人的“穷苦”与“富有”
活动1:读《穷人》,聚焦人物的心理与对话,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桑娜与渔夫“穷人”形象。
活动2:多种方式朗读再现故事情景,感受桑娜的内心世界。
活动3:心理补白深入桑娜的人物形象,感受穷人的精神富有。
任务四、体味长征小说的“平凡”与 “伟大”
活动1:读《金色的鱼钩》,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对话、心理,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活动2:搜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进行阅读,组织一次长征题材故事会。
任务五、笔尖流下的故事
活动1:发现小说的奥秘:回顾三篇小说,发现小说的相同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结尾等)。
活动2:阅读《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在笑与泪中经历与成长。
活动3:能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并给自己的故事配上插图,向“阳光小作家”栏目投稿。
四、评价设计
1.学习单评价。
这里的学习单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学习单,也可以是语文作业本的相关题目。语文作业本对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已经无须赘述。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找出
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语文作业本的相关题目对这个学习活动给予了学习单的支持,可以用于收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托。(如下图)
《桥》
《穷人》
2.展示评价。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让学习可以在可视化的过程中展开。放大的学习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展现出来,可以是个体的观点表达,可以是小组之内的生生交流、提问、回答、辩论、统整等,也可以是全班之间的倾听、对比、反思、补充、追问等。
如在品老支书的人物形象的活动中,通过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老支书的形象,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默读“老汉组织”“父子牺牲”两个情节, 在文中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圈画描写老汉动作的关键词句。
(2)合作学习:先交流各自圈画的词语,再把这些词语摘录到学习单上,用不同的字号表示该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程度,并说一说理由。
(3)展示交流:每组将学习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追问、补充。
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同层次、阅读经历各不相同的学生可能对关键词句的字号大小的确认是不一样,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个差异的出现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宝贵,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说的,小说人物形象在不同读者的心中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的理解在小组内、小组间相互交流不断碰撞,促进了自我反思与成长。
3.评价量表评价。
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是比较重要的阶段性表现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联系到前面小说学习中塑造人物的方法: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也需要知道小说需要有完整的、比较吸引人的情节。所以,这个表现性任务可以依托评价量表实施评价。
表3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自我评价
想象 能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虚构情节。故事要完整。 ☆☆☆
情节 故事情节要完整,能设置一点儿曲折和碰撞,尝试以吸引人的情节来表现人物。 ☆☆☆
人物 人物形象丰满,能通过人物心理和对话来表现人物。 ☆☆☆
环境 能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描写独造人物形象 ☆☆☆
4.问卷调查评价。
本单元是以“小说”为依托的特殊单元,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习得相关阅读小说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问卷调查可以用最直观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小说阅读方法的习得情况等。以下是我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学生卷),前8题可以放在单元学习之初,后4题可以放在单元学习之后。
1.你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你对小说感兴趣吗?( )
A.非常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一般 D.完全不感兴趣
3.小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多选)
A.小说中的插图 B.小说的作者 C.波折的故事情节
D.丰富的人物形象 E.优美的环境描写 F.其他
4.从小说的题材来看,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小说?( )
A.武侠 B.言情 C.科普 D.推理 E.悬疑 F.科幻 G.历史
5.从小说的篇幅来看,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小说?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微型小说(小小说)
6.你选择阅读小说的理由是什么?( )(多选)
A.阅读小说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B.喜欢作者、语言风格以及书中的内容。
C.看到别人读也跟着读。
D.闲暇无聊,打发时间。
E.家长、老师、学校要求
F.考试需要
G.其他
7.每周会会花费多长时间来阅读小说?( )
A.经常(2个小时以上) B.一般(1-2个小时)
C.较少(1个小时以下) D.没时间阅读
8.你平时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多选)
A.不知道读什么小说
B.不知道为什么读小说
C.不清楚怎么读小说
D.读完之后觉得没什么收获
E.没有什么困惑
F.其他
9.你是怎样看待老师在课堂上发布的学习任务?( )
A.一般都已有明确已知的答案,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B.学习任务能引起我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C.学习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能引发我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D.学习任务基本都是在帮助我分析、复习、记忆所学知识点。
10.你是否会在课堂中针对自己的疑惑向老师、同学质疑?( )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会
11.在上小说课时,你最喜欢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哪种?( )
A.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B.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
C.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D.找学生表演,生动再现小说中的情节
E.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F.其他
12.通过小说课堂学习,你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
A.没有学到多少学习方法,仍沿用自己的方法
B.学到了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但能够掌握和应用的不多
C.了解、学习到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应用
D.能够在熟练应用所学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课堂
在大单元理念下,小说单元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了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知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同时也读到了更多人生哲理。大单元教学体现的是“大学习”的观念,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更是把学习作为一种终身的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