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1.教师导入:同学们,暑期老师看了一部震撼心灵的著作叫《觉醒年代》,在这部剧中有这么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谁听过?
这句名言出自鲁迅先生的一首抒情诗《自嘲》,而这句话也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2.同学们,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生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答?(本文作者是他的侄女周晔,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儿,出生于1926年5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时写下的一篇纪念性文章,记叙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情。)
4.
二、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课题的后面有 号,它提示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定要关注文前提示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文前提示。
它提示了我们什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生根据提示回答)
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任务二: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学习本文内容,感受鲁迅人物形象。
任务一
1.那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完成作业本P95)
2.大家先不要着急,先来数一数这篇课文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7个)篇幅较长,但是结构清晰,文中有很多空行,作者以空行为标致,把这篇课文分成了6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件事,请同学们开始默读,把你的小标题批注在旁边。(3分钟)
3.学生汇报: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5件事情。
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4.齐读小标题,你能试着给小标题分分类吗?理由是?
预设:总共写了六件事,这六件事分别是悼念伯父、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教师板书:悼念伯父 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救助车夫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关心女佣是作者亲耳听到的。(亲历 亲见 亲闻)
这几件事情都和伯父鲁迅先生有关,但是他们的选材角度都各有不同,这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鲁迅。
5.教师提出问题:文章的开头写了什么?
预设: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采用的叙述顺序是倒叙。
任务二:结合资料,谈谈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现在我们就去文中感受一下鲁迅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一起聚焦第一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点名读)
2.从这段文字里,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
预设:受人爱戴
3.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的任务,有哪些资料里也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受人爱戴的伯父?谁来分享?
老师查到了一些,谁来读?(这样的资料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阅。)
补充资料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选自《巴金选集第8卷 散文随笔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
(设计意图:资料展现的是巴金先生对鲁迅先生逝世后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感受鲁迅先逝世后全国人民的悲痛之情。)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我们通过文中的句子,结合课外的资料,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受人爱戴的伯父)
然而,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伯父,他却离我们而去,年幼的周晔呆呆地站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她十分悲痛,生齐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教师:第一段中,周晔回忆到伯父逝世时,有许许多多的人前来吊唁,当时周晔眼中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的伯父,为何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周晔的回忆再次走进课文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说到感受人物形象,在五年级下册时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谁来说一说?
预设:通过具体的事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还可以根据周围人的反应来间接的感受人物形象。
4.那么文中的鲁迅,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小组交流合作,圈画关键词句,结合资料,完成表格。(5分钟)
事件 关键词句 查找的资料 鲁迅的印象
趣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从文中,你还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位伯父,从哪里看出来?
(1)交流“趣谈《水浒传》”部分
预设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关心疼爱侄女,生写到黑板上)
预设2:“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体现了长伯父非常关心晚辈。
资料补充:这两本书以及其他的许多儿童故事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们翻译的,可见他不只关心自己的侄女,还关心着全中国的孩子们。你在其他的资料中还有没有查到他关心其他青年的资料?(茅盾,曹白,许钦文,这些都是著名的作家)关心青年
《表》班台莱耶夫著,鲁迅译。是一本写孩童眼中的所见所闻的童话。
《小约翰》弗雷德里克·凡·伊登著,鲁迅译。是一部童话作品,被鲁迅称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
(2)你还从文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伯父?交流“笑谈‘碰壁’”部分
预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黑洞洞”的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的迫害。
资料补充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鲁迅《碰壁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资料表明鲁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乐观斗争的精神。
在我们国家,很多作家都会给自己取笔名,比如谢婉莹的笔名冰心,老舍本名舒庆春。
而鲁迅先生确有100多个笔名,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的笔名?
补充资料:
1.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因为政府的欺压导致老百姓的贫穷。鲁迅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用写作来唤醒人们,他曾说过:“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2.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国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先生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鲁迅先生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对派的迫害,用了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每换一次笔名都是在跟反动派做斗争。
所以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他: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积极乐观)
3.交流“燃放花筒”部分 齐读神态描写
预设:“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慈祥、率真,热爱生活。
5.交流“救助车夫”部分 (关心民众、善良) 关注动词
预设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会儿,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贫苦人民的关心。
预设2:“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通过这可看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感。
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巴金《悼鲁迅先生》
伯父当时已经是著名的作家,然而他任然愿意低下身子给穷苦的底层人民亲自包扎,这正式他那句名言的真实写照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救助完车夫以后,心情如何?
预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奈),为谁而叹气?
6.交流“关心女佣”部分 “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7.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品质
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预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就是这样的一个伯父,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伯父才会如此的受人爱戴,以至于在逝世时,生齐读: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通过具体的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学习文章回忆之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鲁迅的崇高品质,从而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通过具体的事情写一个人,将自己的情感藏在叙述的事情中。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让学生读懂鲁迅先生的品质,读出众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读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了一位受人爱戴、乐观、关心青少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关于鲁迅先生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单元语文要素提示,本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课后与同学交流对鲁迅的印象。
选做:
鲁迅作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许多著作值得我们品读,请选择一本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并记录你的感受。
必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悟人物形象;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