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解释或应用错误的是( )
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熔化吸热
B.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凝固放热
C.水蒸气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高和液化放热
D.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2.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B.乙图中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丙图中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温度保持不变
D.丁图中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3.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这是利用了( )
A.蒸发吸热 B.沸腾放热 C.升华吸热 D.熔化放热
4.下列温度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以达到39℃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出锅时温度为7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5.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水果包上保鲜膜 B.把酱油瓶的盖子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D.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
6.关于固态物质的熔点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种物质的熔点
D.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都是放热
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从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蒙上一层水珠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冬天,屋顶瓦面上的霜层增厚
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9.用一支示数是39℃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一甩体温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则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7℃ B.39℃ C.18℃ D.36.8℃
10.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金属盘底面水变多 B.烧杯中冰变少
C.推动液态乙醚变多 D.碘锤中碘粒变少
11.如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A,B两种固态物质熔化为液体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中可得知( )
A.B物质是晶体 B.B物质在第10min时一定为液态
C.A物质在5~10min时因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D.A物质在第7min时为固、液共存状态
二、填空题
13.防疫时期,江阴市市有关部门要求全市师生必须进行“晨检”。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这种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的______性质。
14.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测体温时的示数,他的体温______(选填“正常”、“偏低”或“偏高”);如图2所示,电热水器上显示的热水温度(摄氏温标)______(选填“适合”或“不适合”)直接洗澡。
15.水资源主要指的是______资源。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其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______废水、工业废物、______垃圾等。
16.某物体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的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乙物态为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烧开水时,壶口冒“白气”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从______每一滴水做起,采取______技术、防治______、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______。
18.炎热的夏天,小双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棍,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仔细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飘的。
19.2020年11月30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四周年纪念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谚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中的霜的形成是 _____现象;“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 _____现象。
三、实验题
20.如图甲,是小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如图乙,是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图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红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4)由图丙中的a图线可知,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5)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或“c”或“d”)。
21.A、B两组同学计划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均相同)。实验完成后,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和b,如图乙所示。
(1)A组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在交流合作时两组同学发现测得的水的沸点不同。经过分析后发现是由于有一组同学组装器材时没有安装盖板。从实验数据可判断出是___________组同学没有加盖板。(选填“A”或“B”)
(2)分析图像a和b,如假定A、B组同学实验时被加热的水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你认为___________组同学实验时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选填“A”或“B”),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2.如图是同学们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图甲中有一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9 99 99 99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该实验中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_____。
(4)小华完成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却如图丁,他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5)实验结束时,小芳发现温度计的玻璃壁上有小水珠,这是______现象;图甲a、b两个位置中,______位置的小水珠较多。
(6)小红同学使用图戊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烧杯内装有初温为90℃,在试管内也装有少量同样温度的水,并把小试管放入烧杯中,c、d两支温度计相同,在实验中,试管中的水______(能/不能)沸腾。下图是c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则d温度计的示数与时间关系图像是图中的______。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6.C
7.C
8.C
9.B
10.D
11.D
12.D
13.0.1 热胀冷缩
14.正常 不合适
15.淡水 水污染 工业 生活
16.气态 液化
17.珍惜 节水 水污染 水资源
18.液化 下
19.凝华 凝固
20.秒表 A 不变 低于 c
21.101 B A 沸腾前A组同学的水升温较慢
2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97 C 液化 b 不能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