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4 01:1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学完透镜后,叶子同学对本节知识点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C.若使凸透镜产生平行光,应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D.经过凸透镜射出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实例是( )
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3.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镜头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摄像测温系统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D.当晨晨远离镜头时,屏幕上像的大小不变
4.小聪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B.图中的透镜到字的距离大于10 cm
C.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字,所成的像将变小
D.图中的成像原理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第22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焦距不变)先后拍摄的同一个新品种花菇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同一类透镜
B.甲照片中花菇的像是缩小的,乙照片中花菇的像是放大的
C.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靠近花菇,镜头向外伸
D.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远离花菇,镜头向外伸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B.利用此透镜可以制成远视眼镜
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光屏上仍能成像
D.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近视镜属于________透镜,老花镜属于 透镜。
8.现代智能手机的照相技术越来越成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拍照留念,如图所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5G无人机拍摄大唐不夜城的美丽全景时,无人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无人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去游玩时,有些同学不看美景却玩手机,若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 (选填“甲”或“乙”)是 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应该佩戴 加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0.小致将如图所示的两纸筒A、B套在一起制作成模型照相机。当看远处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接着再看近处的物体,若还想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A、B间的距离 (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利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1.小明用镜头焦距为5 cm的照相机拍摄樱花,则镜头到櫻花的距离一定要大于 cm,当镜头从距离樱花50 cm处向距离樱花20 cm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12.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
13.如图为的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情形是因为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此成像特点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 ”“幻灯机”或“照相机”)。
三、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4.把一块玻璃板压在报纸上,然后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字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15.临近毕业,承承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时,极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
16. 小明的爷爷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带上老花镜就能看清楚了,为什么?
四、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4分)
1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画出已知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根据人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3)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图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点)。
18.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这个步骤之 (选填“前”或“后”)。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①烛焰放在 点时,屏 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烛焰放在 点时,屏 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19.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 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cm,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20.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在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 填“1”“2”“3”或“4”)。
(3)实验完成之后,小丽把自己的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是 ;
A.6.5 cmC.20 cm40 cm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变清晰;
(3)对调图1中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2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改变玻璃杯到书本的距离,尝试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像不可能是 (选填“A"“B"“C"或“D”)。
参考答案
C 2.C 3.B 4.C 5.C 6.D
凹,凸
凸,缩小
照相机,变大,乙,凹透镜
变大,远视
10,变大
凸,会聚,焦点
折射,实像,幻灯机
14.字被放大。水滴在玻璃板上形成了凸透镜,纸上的字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像,故看到的字变大了。
15.答: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没有进入取景框,要想使全体同学都进入取景框,则应使像更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要使所成的像清晰,则必须同时调节镜头缩小像距,因此应使镜头后缩一些。
16.答: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来自报纸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视网膜了,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看不清。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爷爷戴上后,就能使报纸上的字成像在视网膜上,就能够看清楚了。
17.如图所示
前,c,a,c
(1)10
(2)同一高度,小于,左
(1)放大,靠近
B,4
靠近
(1)A
凹透镜
放大
不变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