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1: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石之瓠》课外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注]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注] 巾:用巾包裹或覆盖。筒:装入竹箱中。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黄帝》)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6处)
宋 有 狙 公 者 爱 狙 养 之 成 群 能 解 狙 之 意 狙 亦 得 公 之 心 损 其家 口 充 狙 之 欲
3.选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蛇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庄子·内篇·人间世》)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马的人失其所爱,是因为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爱马。
B.老虎与人不同类却讨好饲养它的人,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总是用整只的活物喂养老虎,使老虎得到满足。
C.办事要从实际出发,顺应自然,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D.爱应有恰当的方法,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5.文段中提到“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秋水》)
[乙]平原君欲封鲁连③,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史记·鲁仲连列传》)
[注] ①鹓雏: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②鸱:鹞鹰。③鲁连:鲁仲连。
7.[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8.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一、
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庄子:爱护生命,享受自由。
解析:孔子认为如果能坚守仁义,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能享受乐趣。庄子面对楚威王的请托,用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也不愿把尸骨供奉在庙堂上显示尊贵的神龟作比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即愿享受自由而完整的生命。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食、饮凉水,弯起手臂当枕头,其中也是有乐趣的。
不义却富有、显贵,对于我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述而》)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先去致意,说:“(大王)希望将国家的政务委托给先生!”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大王把它用巾包裹起来装在竹箱里,藏在庙堂之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尸骨以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
庄子说:“请回吧!我宁愿(像乌龟那样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
(《庄子·秋水》)
二、
2.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通过名词和句意来断句,句中的名词如狙、意心、欲等,它们一般作主语或宾语,在其前或其后断开:而“者”表停顿,其后一般也断开。
3.①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②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
解析:养猕猴的人早晚给猕猴的食物的数量变化只是表象,其总数本质上并没有变化。由此可知,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看问题要看本质。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的心意,猕猴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的欲望。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的食物。(他)怕猕猴们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们说:“(我)给你们栎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栎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猕猴们听后都高兴得趴了下来。
三、
4.B “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总是用整只的活物喂养老虎”理解有误,根据原文“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而媚养己者,顺也”可知,养虎的人不敢用整只的活物喂养老虎,是担心会诱发老虎凶残的天性,而老虎讨好饲养人的原因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
5.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顾及客观效果,不同的场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只凭主观愿望,不考虑具体对象和客观效果,就可能好心办坏事,造成损失。
解析:文段中,养老虎的人因为顺应了虎的天性而使虎“媚养己者”;爱马的人因为“以筐盛矢,以蜄盛溺”,以致他对马“拊之不时”时马就会“缺衔、毁首、碎胸”,不同的做法和结果说明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和愿望。
6.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解析:结合句意及文言文断句常见的标志性词语,如常用于句首的“遂”“乃”“又”“故”等连词以及常用于句末的“者”“而已”等词语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担心老虎扑杀活物会激起它凶残的天性:他也不敢用整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担心老虎撕裂动物会诱发它凶残的天性。伺候着老虎的饥饱,疏导老虎的喜怒。老虎与人不同类,却讨好驯养他的人,这是因为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被老虎伤害的人,是因为违逆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美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蚊虻叮在马身上,那爱马的人拍打得不及时,马儿便会咬断勒口、挣断辔头、损坏胸络。本意出于爱,结果却适得其反,能够不谨慎吗?
(《庄子·内篇·人间世》)
当初,为《庄子》作注释的有几十家,没有一家能探究出它的要领。向秀在旧注之外作了解义,精妙地分析书中奇特的意趣,弘扬了玄理之风,只有《秋水》《至乐》两篇没完成,向秀就去世了。向秀的儿子年幼,解义的文稿于是散失了,然而还有副本。郭象这个人,为人操行轻薄,但有杰出的才能,见向秀的解义没在世上流传,就剽窃成为自己的注解,于是自己注解了《秋水》《至乐》两篇,还改换了其中《马蹄》这一篇的注解,其余各篇,有的只是修改了一些字句罢了。后来向秀解义的副本出现了,所以现在流传着向秀、郭象的两种《庄子》注本,其中的义理是一样的。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四、
7.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解析:庄子将功名利禄看作“腐鼠”;鲁仲连面对平原君的封赏,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8.①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比作“鹓雏”,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②鲁仲连则是把帮助别人后收取酬劳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的行为联系起来,强调自己不愿那样做,表明自己的志趣。
解析:面对惠子的所作所为,庄子讲述了鹓与鸱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像鹓雏一样志向高远,功名利禄在他眼中与腐鼠无异,他根本无意抢夺。面对平原君的封赏,鲁仲连直言为人排忧解难而收取报酬是商贾之人的行为,自己“不忍为也”。
[参考译文]
[甲] 惠子做梁国的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寻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一直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食用,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饮用。在这时,一只鹞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飞过,(鹞鹰)仰头看着鹓雏,大声怒斥说:‘嚇!’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恐吓我吗?”
(《庄子·秋水》)
[乙] 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于是设酒宴招待他,喝到酣畅时,平原君起身上前,献上千金给鲁仲连敬酒,祝他长寿。鲁仲连笑着说:“天下的杰出之士之所以被人尊崇,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除灾难、解决纷争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商人的行为,我不愿意那样做。”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终生不再相见。
(《史记·鲁仲连列传》)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