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3 21: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点知识
1.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
2.地震波的类型。
3.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划分依据。
4.地球内部各层的范围及特点。
5.地球内外部各圈层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目前最深钻井不超过12km,但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人工钻井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km。
火山喷发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km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地壳运动
思考:人们平时如何去挑选熟西瓜?
一、地震和地震波
震级:1个
烈度:多个
1、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2、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横波(S)
纵波(P)
地 震 波






上下颠簸
左右颠簸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纵波,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横波,左右摇晃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
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
思考
A
B
特别提醒:纵波、横波的特点差异
②横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左右摇晃。
①纵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上下颠簸;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1、三大圈层
km·s 1
15
(P)
12
9
6
3
0
/km
(S)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1)概念: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名称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km
2900km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km
2900km
(2)不连续面的特点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2、请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思考: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深度学习: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壳结构示意图
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厚度不均:陆壳35KM;洋壳7KM;平均厚度为17KM。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 壳
上地幔







深度学习:地幔
顶层
上层
下层
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
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层。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软流层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 壳
上地幔







深度学习:地核
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为界,厚
度为3400多千米。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 壳
上地幔







深度学习:岩石圈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名称 划分 主要特点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表至莫霍面
①主要由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
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古登堡面至地心
①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②外核为液态
内核为固态
③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地壳
鸡蛋内部结构
A
B
C
C
B
A
A
B
C
B
A
C
B
A
C
D
D
A-地壳;B-地幔;C-岩石圈
练习:
下列圈层所属关系正确的是
A-地壳;B-地幔;C-岩石圈
A
B
C
A-地壳;B-地幔;C-岩石圈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地球外部主要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大气圈的上界是在2000-3000千米。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上的水
气态水
固态水
液态水
按形态
地球上的水
地下水
地表水
生物水
大气水
陆地水
海洋水
按空间分布
生物圈
=生物+生存环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作用结果,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2、地球外部圈层主要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
B
大气圈
A
C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
别是什么?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小试身手
自己动手——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要求:画出各个圈层(细分)及分布深度,分界面,软流层和岩石圈
地心
地表
课堂小结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温度的垂直变化
C 内部压力的变化
D 物质密度的变化
A
练一练:
2.(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B、S波、P波都明显增加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B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池塘里的游鱼,都会感觉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
C
3.
5.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处在:( )
A 华北平原 B 珠穆朗玛峰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B
4.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地壳的厚度
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A
6.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D
4000
3000
2000
5000
6000
1000
速度(千米/秒)
9
15
12
6
3
0


(千米)
F
E
A
C
D
B
H
(1)图中E、F属地震波横波的是 ,判断理由 。
(2)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
(4) D层物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
E
传播速度较慢,在古登堡面消失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幔
外核
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