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八年级下册
知识梳理
秦岭—淮河线
1.位置范围: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
2.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 地形特点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主要山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气候 类型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河流 主要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黄河
水文特征 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黑龙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农业
重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 一般一年一熟
长城以南 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 长城以北 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等
长城以南 冬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等
主要水果 盛产苹果、梨、桃、杏、柿、枣等温带水果 地方特产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4.工业
(1)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5.人文旅游资源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例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D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坦荡、开阔,物产丰富,人口稀少,人们性格大多粗犷奔放,因而当地的剧种多唱腔高亢、激昂,如河南梆子、陕西秦腔等。
点拨: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北方地区传统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墙厚、窗小、多双层玻璃。北方地区由于降水较少,民居屋顶坡度较小,耕地以旱地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传统运输工具为马车,现代运输则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南方地区
1.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地形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交错分布 气候 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河流 主要河流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珠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降水多)、汛期长(雨季长)、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2.农业
发展条件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主要农产品 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产区
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热带作物产区 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
3.资源
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江西大余的钨、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旧的锡等
旅游资源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如丽江、大理、滇池、洱海、西双版纳等,云南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
水能资源 在三级阶梯的两个阶梯分界线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建有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大型水电站
例2 :下列有关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冬季,河流有结冰期,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B.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C.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
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热带为主,1月均温高于0℃,冬季河流无结冰期。
经典例题全解
题型一 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例1 下列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是 ( )
A.高温、风沙和干旱
B.台风、梅雨和春旱
C.冻土、沼泽和沙漠
D.水土流失和旱涝
D
解析: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且以暴雨为主,再加上植被稀少,因此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发生旱涝灾害。
点拨: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如下。
有利条件:①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②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制约因素: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水土搭配不合理,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尤其严重,水资源短缺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解决措施: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等。
题型二 南北方人文地理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风俗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饮食——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大米为主
B.体育——北方人喜欢游泳、赛龙舟,南方人喜欢溜冰、滑雪
C.水果——北方多温带水果,如苹果、梨、桃;南方多亚热带、热带水果,如香蕉、橘子、菠萝
D.交通——传统交通运输方式是南船北马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风俗习惯的差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多雪,传统运动方式有溜冰、滑雪:南方地区由于降水较多,河湖密集,因而当地居民喜欢游泳、赛龙舟等运动。
点拨:本题从多个角度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易混全解
1.北方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指点迷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我国南北方差异较大,但农作物的分布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我国北方地区因降水偏少,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如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而南方地区由于雨热充足,适合种植喜湿热的作物,如水稻等。但因受到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影响,水稻的种植一直延伸到东北平原,而小麦的种植也分布到长江流域,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北方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位于该线以北,没有湿润区。
指点迷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仅要看降水量,也要看蒸发量。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再加上积雪融化,所以许多地方属于湿润区。
3.南方地区夏季只受东南季风影响。
指点迷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南方地区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除了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