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八年级下册
知识梳理
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及范围
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的大部分和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2.生态环境
(1)环境问题、地表形态及原因
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形态 沟壑纵横 原因 自然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容易遭受侵蚀
人为 植被破坏严重(如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2)黄土地貌类型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例1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表破碎,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B.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受沙尘暴侵袭
D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地形、黄土的特性、气候、植被特点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选项中看,只有D项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无关。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独特的传统地域文化。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 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下业落后 工农业迅速发展,经济明显好转
生活环境 较差 山变青了,水变绿了,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主食 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 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住房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整洁舒适的高楼房
交通 内外联系不便,常以马车、驴车为交通工具 铁路、公路,出行方便,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例2 读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窑洞”景观图,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A
解析 此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民居。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分布区,当地居民根据黄土的直立性很强的特点修筑了窑洞,不但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冬暖夏凉。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综合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2)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2.治理成效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3.经济建设成就
(1)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建立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2)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
(3)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
(4)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例3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人口数量
B.治理水土流失
C.陡坡地退耕还林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A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要改变这一面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经典例题全解
题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例1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原因,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森林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稀疏
B.黄土结构疏松,且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C.本区降水过于集中,且多暴雨
D.本区水土流失严重与人类生产活动无关
D
解析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点拨 图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题型二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恶性循环
例2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度,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D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黄土高原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究其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度。人口增长过度,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从而破坏植被,开垦土地,获得能源,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点拨 黄土高原地区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如下图:
题型三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例3 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中,关于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 )
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②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让他们退耕还林
③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
④在从事农业生产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中,关于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可行的措施有: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还林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园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点拨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有: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③解决好人多地少的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易错易混全解
1.黄土结构稳定,不易被侵蚀,所以本区民居多为窑洞。
指点迷津 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黄土高原地区居民居住的窑洞利用的是黄土具有直立性强、不易坍塌的特点,但是窑洞上面的黄土层必须很深厚且不易积水才行,否则,窑洞就会因为黄土湿陷(被水浸湿后易塌陷)而遭到破坏。
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因此黄河的治理措施和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相同。
指点迷津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黄河之害在于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究其原因是黄河多泥沙,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所以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另一方面,黄河下游“地上河”河段应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治理措施有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故黄河的治理措施和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相同,但有因果关系。
3.黄土高原是“大风吹来”的吗?
指点迷津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黏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黏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遇到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核心素养全练
地理实践力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体现
素养解读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理实践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例:某地理小组拟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如图1。
探究主题: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探究材料:两个相同的杯子,两块相同的木板,足量的沙土和清水,两个喷水器,一块草皮。
探究过程:选取材料,模拟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
图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
图1
(1)植被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同等坡度,同等喷水强度,没有覆盖草皮,其杯内沙土量__________(多或少)。
(2)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坡度,同样沙土条件,喷水强度__________(大或小)的,杯内沙土量多。
(3)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坡度__________(大或小)的,杯内沙土多。
多
大
大
归纳总结:
(4)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验证迁移:
(5)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图如图2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①为__________(地区名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A.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 B.气温年较差大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度大小
黄土高原
CD
拓展延伸:
(6)②是我国新疆地区,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我国长白山地区,也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覆盖率高
气候干旱、降水少
解析 (1)相同时间,同等坡度,同等喷水强度,没有覆盖草皮,其杯内沙土量多。这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2)相同时间内,同等坡度,同样沙土条件,喷水强度大的,杯内沙土量多。(3)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坡度大的,杯内沙土多。(4)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大小等。(5)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6)②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随着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新疆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荒漠化。③是我国长白山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所以也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
素养呈现
命题分析 本题通过模拟实验、对比观察分析在植被、坡度、降水等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情况,总结归纳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再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为背景,通过知识迁移验证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及原因;最后拓展延伸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的主要原因。
素养对接 (1)—(4)通过模拟实验、对比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度大小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做的从“实践”中直接探究分析。(5)读图分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利用知识迁移,将探究结论具体应用。(6)根据探究结论,利用反向思维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原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