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在其理论指导下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时空观念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历史解释 概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认识其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家国情怀 梳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条正确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让我们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条强国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们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位置,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条富民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让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1
2
3
改革开放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3
导入新课
知识结构
时空坐标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最早提出: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提出
2.初步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
3.理论深化:1992年南方谈话
4.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写入党章:1997年十五大
6.解决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历史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一)邓小平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表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79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85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86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
——邓小平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下一个中国能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吗?
(一)邓小平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2.解决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核心内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4.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
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
1.形成: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2.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3.写入党章:2007年十七大
4.解决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重大问题
历史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
就能实现的。”
“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形成:2017年十九大
2.解决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核心内容: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写入党章:中共十九大
写入宪法:2018《宪法修正案》
地位:继承发展、最新成果、组成部分,行动指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写入党章 意义/地位
形成 邓小平理论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2018年
写入宪法)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集中体现、重大成果
继承和发展
最新成果
重要组成部分
行动指南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表现: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基数大,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意味着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抗打击能力增强。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表现?
(二)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1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其主要内容是:首先,《决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三)教育文化事业、产业
1.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三)教育文化事业、产业
2.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唱响主旋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四)国防军队
材料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五个战区的总称,为正战区级,由中央军委建制领导。2017年4月27日宣布大调整,从18个集团军改为13个集团军,并采用新番号。
——摘自军方宣布陆军大调整·环球网
材料3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摘自解放军改革七大军区为何要调整为五大战区
1.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军种主建
2018年4月,习近平在南海检阅海上编队
中国五大战区示意图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四)国防军队
2.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4.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歼—20突破音障
东风—17导弹
辽宁舰
山东舰
福建舰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全方位外交布局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
的利益交会点。
②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
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
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④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
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
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⑤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
加强合作。
【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主要表现?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以联合国为核心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主要表现?
朝鲜半岛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
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主要表现?
材料5 “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材料4 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丰富了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摘编中国现代史下卷(1978—至今)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深化与拓展】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4、影响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自主学习4】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从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建设要更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注重全面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划分的时代概念。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倡导和平发展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总结
理论
成就
理论
成就
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理论结晶
行动指南
1.(全国Ⅰ卷高考·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全国Ⅱ卷高考·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考试题练习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