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1959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表现、过程和影响,归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分析评价其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主要国家领导人
在中共八大会议上
大跃进时期的
水稻产量宣传
导入新课
目 录
一、知识结构梳理
二、关键问题解析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的背景 成功的探索
探索的失误 政策的调整
(二)“文化大革命”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国内成就 外交成就
时代楷模 奠基时代
三、巩固练习
一、知识结构梳理
二、关键问题解析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 探索的背景
材料1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
——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材料2 1956年2月苏共20大第一次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会议讨论,“以苏为鉴”的思想进一步深化……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
——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材料3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问题1:阅读材料,分析中共探索建设新道路的背景。
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成功的探索
195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 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1956.4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的指导方针。
双百方针1956.4
材料4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当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2:阅读教材,分析中共对社会主义
建设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2.成功的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2
材料5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6 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中共八大 1956.9
政治 主要矛盾:……先进制度同落后生产力矛盾
民主法治:加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政党制度: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经济 主要任务: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总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以国家与集体经营、计
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
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
文化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外交 继续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政策
“准备同一切尚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3:师生归纳八大内容,
教师拓展相关知识。
2.成功的探索
整风运动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目的:肃清党内不良作风,提高领导水平;统一思想,团结力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评价: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反右派斗争
扩大化了伤害知识精英,动摇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线。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4:如何评价整风运动?
3. 探索的失误
材料7 自1955年起,毛泽东憋足了一口气,想要赶超美国……一段时间,毛泽东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话题。他认为中国只有超过美国,才能对人类做出大贡献。“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毛泽东讲话:
“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想尽快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急于求成。
问题5:分析材料,中央领导人出现什么思想?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 探索的失误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58年5月在党的
八大二次会议上,
中央正式提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 探索的失误
材料9 人民公社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大”体现在社的规模上,人民公社后,每社平均有5000户,6000多亩土地和10000个左右的劳动力。“公”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方面。社员原来的自留地和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全部收归公有;分配上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开展
材料8 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 探索的失误
材料10 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1070万吨”钢里,有300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11 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到严重削弱,生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8%;农业不能为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粮食、油料、原料等农产品。
——吴金余《如何理解“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12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人们生活雪上加霜。……全体社员不管家中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免费供应粮食,……大部分食堂都不能满足全社基本饮食。农业生产……完全采用集体劳动的形式影响了农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6:结合材料10—12,分析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的影响?
3. 探索的失误
问题7: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一大二公,平均主义严重
错误 实质 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
危害 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出现错误的原因:党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夸
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但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经济
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各类政策调整。
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较深入地总结经验
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周恩来(1964.12)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4.政策的调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自主学习1】读教材并根据“思维导图”,了解“调整”的过程。
二、关键问题解析(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9年
4月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1970-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
1972和1975年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1976年9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并根据下列“思维导图”,了解“文革”的简单过程。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材料13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是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
那时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清楚。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越来越担心:中国以后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他常说的“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复辟”。他最忧虑几种现象:一是中央领导层中出现的重大分歧,特别是农村工作中“包产到户”的主张得到不少中央领导人支持,被他认为是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引起他对这些领导人的严重不信任。二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黑暗面,特别是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毛泽东迫切地期望能实现并保持一个公正、平等、纯洁的社会。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问题8: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
面临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材料14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15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问题9: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让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30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二、关键问题解析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领域 主 要 成 就
工业
科技国防
农业
文教卫生
外交
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
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
1.国内成就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地区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建交国111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日建交
【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了解“建设成就”。
1972年9月日本
内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
2.外交成就
【提示】20世纪中后期,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有利于中国 ; 中国自成立以来,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美苏争霸的因素;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打开外交新局面。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焦裕禄
两弹元勋邓稼先
雷锋
王进喜
袁隆平
3.时代楷模
航天之父钱学森
邓稼先是这样一个人:
为国家隐姓埋名,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其行踪。
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一个数据要一
日三班倒,演算一个多月。
试验出事故,深知辐射危险,却抢上前去把摔
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临终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年代!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4.奠基的时代
材料16 如果不理解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的历史,也很难甚至不能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前三十年可以理解为“试错”式的发展,从而为后三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正是因为有毛泽东那么多充满价值的社会实践,毛泽东后的中国领导人才有了全然不同的探索。计划经济、高度集权、封闭、贫穷社会主义等已经被证明行不通,才使得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中国社会都接受并追求市场、分权、开放和富裕生活等价值。
——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三、巩固练习
1.(2018·全国Ⅲ卷高考·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C
【解析】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错误。
2.(2021.1·浙江高考·14)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
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
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故①正确;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推动了科研的进步,故②正确;“863计划(1986年)”“火炬计划(1988年)”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③错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3.(2021.6·浙江高考·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印度支那地区,指的是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①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②正确;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开端,并不是指中非关系,③错误,阿尔及利亚为非洲国家,④正确,综上,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