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学习方法与媒体:讨论、归纳、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幅一定,绘制下列地图时选择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地图 D.学校地图
2、小明家到初级中学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
实地距离为50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
A.1:500000 B.1:5000000
C.1:50000 D.1:5000
3、小明今天去高级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其行进路线如图所示。
请说明其行进路线方向的变化( )
A.东北→正东→正北 B.正北→东北→西北
C.正北→正东→西北 D.东北→正东→西北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活动1:结合图1.34自学24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环节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2:结合图1.35自学24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③等高线:
④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3: 读图1.35思考: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归纳:
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活动4:阅读教科书第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观察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归纳:
山顶:等高线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 ,由黑三角表示。
山脊:
山谷:与山脊相反,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凸出。
陡崖:等高线
活动5:结合地理图册自学26页文字,理解概念
⑤等深线:
等深线密集——坡度 等深线稀疏——坡度
环节三: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 分层设色地形图,即彩色的等高线地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活动6:引导学生读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并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分层设色地形图设色的原则,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绿、黄、棕等颜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原和山地,以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深浅。
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强调:(1)读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要看图例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活动7: 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环节四:地形剖面图
讲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
活动8:结合课件演示,指导学生绘制,并初步体会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表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练习完成18页活动3,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总结: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都是有等高线地形图发展而来。
等高线地形图
↙ ↘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间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1.判读下列图显示的是山地地形的哪一部分。 A
B C
D
2.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3、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
①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②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③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4、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
(2)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图中线CD表示的是_______(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从山底登到山顶,A处、C处哪一条更合适,说明理由。
5、下面A和B两幅地形剖面图,哪一幅符合左图中AB剖面线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六、课后达标题:
学检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