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4 10: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0日 完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20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龙山文化带有漂亮的玫瑰花图案的黑陶,被认为是和“华—花”部落有关,而对光明的崇拜是这个部族的特征,被认为是古代华夏族的祖先源头。到今天,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中,一般“hu”“gu”“hua”“gua”“ha”等词根都有光明的意思。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化
A. 起源最早 B. 多元一体
C. 星罗棋布 D. 崇拜神明
2.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的体现。图1展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图1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郡守)掌民事,太尉与尉(郡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郡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5. 汉初,民间商业借贷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等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政府制定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调控,规定了贷款利率。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A.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定 B.规范商业交易行为
C.推动官营商业的发展 D.抑制社会经济活力
6.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表格(表1),该表可用来研究东汉时期
表1 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光武中兴”的兴起
C.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7.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状态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8.《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C.官府垄断冶铜行业 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9.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这反映了
A.鲜卑族汉化进程加速 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佛像造像艺术的提高 D.中西文化加速融合
10.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 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 B. 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
C.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 以思想统一促成政治统一
11.唐朝初年,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见解、观点也难免人有各异,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端。由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A. 消除部门间的矛盾 B. 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 削弱了宰相的地位 D. 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12.唐太宗“以天下为家”“唯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由此可知,“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 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C.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D. 用人制度的完善化
13.唐天宝十三年(754年)至十四年,全国59%至60%的人户承担了国家100%的赋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颁布的两税法则规定,不论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侨居户口,无论坐商还是行商,均要按规定纳税。这表明,两税法
A. 确保了杂税征收 B. 改变了收税标准
C. 调整了纳税时间 D. 扩大了征税范围
14.“逢场作戏”源于宋代,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演戏的常设场所。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艺人地位逐渐提高 B.崇文政策得以推行
C.戏曲成就达到高峰 D.城市商业经济发展
15.下图是古代某一书籍的目录节选。这本书可能是
表2
A.《黄帝内经》 B. 《九章算术》 C. 《禹贡地域图》 D. 《齐民要术》
16.宋代的官制中,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宋代“差遣”的设置
A.削弱了宰相权力 B.实现了职权分离
C.加强了专制皇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7.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南北面官制;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沿袭唐末制度但同时保留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猛安谋克制。以上制度体现
A. 华夏认同 B. 因俗而治
C. 民族同化 D. 民族歧视
18.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中书省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据此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 皇帝的秘书机构 B. 中央的派出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朝廷的朝贡藩属
19.唐朝婚姻重视家族门第的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到了宋代时, 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说明了
A.门第观念淡化 B.伦理道德观念强化
C.社会阶层固化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图2)。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图2
A.国家大一统格局形成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时中原主体居民总称华夏,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春秋战国,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华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10分)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从建国初赵普的屡次谏言,到中期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无不反映出宋代士人为维护封建政权而做出的最大努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同前代士人逃隐山林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科举制的完善,给普通士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士人挑灯夜读,为求取功名奔波于漫漫求仕途中。由于科举朝着重策论、轻诗赋,重能力、轻浮文的方向发展,使士人改变了以往的治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了士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摘编自宋馥香《略论北宋士风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在许多方面,宋朝算得上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它同时还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正如政治和文化上的繁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摘编自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士人文化风格的主要特征。(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朝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因素。(8分)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3西汉手工业分图 图4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图
观察图3、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时期手工业总体分布格局的不同特征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依据该变化,概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12分)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A C B D A A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D C B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共40分)
21、变化:周边民族与华夏族交往密切、联系加强;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民族间文化互相交融;华夏族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内涵进一步丰富。(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影响:民族交融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4分)
22、(1)表现:分散地方机构权力,设“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设各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4分)
主要特征:社会责任感强;读书入仕愿望强烈;兼具文章、经术的文化风格。(6分)
(3)政治制度的创新变革;北宋士人的责任与担当;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国家治国理政政策的调整;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社会氛围;前代的积淀与传承;对外和民族间的密切交往。(8分)
23、不同:汉朝: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北方或黄河流域。唐朝:手工业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4分)
原因:汉朝:黄河流域开发早,是全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唐朝:大运河的开凿带来了沿岸交通的便利、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旺;自魏晋以来,江南和长江得到开发,农业发展迅速。(6分)
趋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