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际大联考
“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生物试题
(试卷总分: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物质的鉴定实验可以了解物质组分中的重要成分,显微镜观察实验可了解细胞形态及结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可直接用来检测蛋白质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和突触小体等结构
C.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植物果实中还原糖的种类
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
B.糖类和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
C.细胞中的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等
D.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
3.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含脂质、糖类等各种有机物,均能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含量少,所以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不重要
C.点燃后产生的中的C只来自种子中的糖类
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不同
4.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图甲中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图甲、图乙中发生的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D.图甲、图乙说明分泌蛋白先后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生物膜分泌到细胞外
5.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许多材料可以“一材两用”。下列材料选择正确的是( )
序号 生物材料 实验1 实验2
A 洋葱鳞片叶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B 黑藻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C 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D 羊的红细胞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A.A B.B C.C D.D
6.将某动物组织的细胞匀浆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甲 67 20 微量
细胞乙 59 40 0
细胞丙 46 0 54
A.细胞器丙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
C.细胞器甲和细胞器丙中均有DNA D.细胞器乙可能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
7.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参与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结构有a、b、c、d、g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植物根尖细胞内的结构有a、b、g
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在b内不能将葡萄糖分解
8.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原生质体相对大小 90% 60% 30% 30% 30%
A.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小于乙同学所用溶液浓度
C.乙同学在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乙同学在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9.如图表示培养液中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过多,细胞大量排+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一定都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有限
10.如图1、2、3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底物已消耗殆尽
B.图2中,在10℃和50℃时,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C.图3中,曲线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的关系
D.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pH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11.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pH 温度
① 胰蛋白酶 蛋白块 不同pH 室温
② 淀粉酶 淀粉、蔗糖 适宜 适宜
③ 蛋白酶 蛋白质 适宜 不同温度
④ 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 过氧化氢 强酸性 室温
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检测
C.方案③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
12.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还原或肌肉收缩
C.丁过程中合成ATP的场所可以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13.某植物光合作用与红细胞呼吸过程中部分含碳化合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相应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两个不是同一种物质 B.过程①不消耗ATP,②消耗ATP
C.过程③④中均有ATP的生成 D.图中所示过程③④⑤均可发生在人和动物体细胞中
14.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所测气体为氧气,且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
B.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部分气孔关闭所致
C.与它们各自前一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含量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加、减少
D.处于图1中的DB段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
15.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图一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浓度为a时,的吸收量等于的释放量
B.图一中de段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C.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16.基因型为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可能正常
②另外三个配子是aY
③X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
B.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的表达又有DNA的复制
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D.某一正常分裂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其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18.图Ⅰ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Ⅱ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
B.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C.图Ⅱ中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正常情况下,如果丁细胞中的M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N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图Ⅱ中丙、丁细胞处于图Ⅰ中的CD段
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细胞内发生酶活性降低,则说明该细胞已衰老
B.发生分化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
C.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癌细胞蛋白质含量均减少,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
2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C.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
21.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一对雌雄昆虫杂交,子代的体色为黄色:白色=3:5,符合以上条件的杂交组合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22.一株杂合的抗锈病小麦(Aa)自交得,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中抗病与不抗锈病的比例为( )
A.2:1 B.5:1 C.3:1 D.8:1
2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对基因
B.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是因为在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4.某表现正常的男子与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子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5.下面有关遗传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1:2:1和3:1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和BB致死现象
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
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但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如图表示在温度、水分等均相同且适宜、但浓度不同的条件下,某桉树植株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假设光合产物、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且呼吸速率在各条件下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a时,甲组植株叶肉细胞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b时,每天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甲组植株干重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据图分析,在A和B、A和C、B和C三个组合中,可以形成对比的组合有__________,限制B点进一步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4)推测甲曲线是代表该植株在高浓度下的检测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
27.(每空1分,共10分)如图1是某雌性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图2是该动物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①至④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图2中,CD段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_(填序号),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的__________段。
(4)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期。
(5)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97:11:11:25。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具体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_____(“能”、“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请从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便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①杂交组合:__________。(填表现型)
②预期结果: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白眼雄性)两只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灰身:黑身=3:1。为了确定甲果蝇的基因型,观察子代黑身果蝇的眼色。
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分)
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分)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个体间杂交得到,则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2分)
环际大联考
“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D D C B D A D C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B B C D D B C D B
1.D
【详解】A.由于浓度不同,检测还原糖的试剂不可直接用来检测蛋白,A错误;
B.核糖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植物果实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鉴定还原糖的种类,C错误;
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7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糖类和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B正确;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等,C错误;
D.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少,所以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B错误;
C.点燃后产生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
C错误;D.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图甲中b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并没成熟,还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故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B正确;
C.图甲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的物质会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图乙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故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析可知,分泌蛋白先经过内质网加工,再运输至高尔基体、细胞膜,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5.D
【解答】A.洋葱鳞片叶的颜色主要是液泡中花青素颜色,基本不含叶绿素,不适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错误;
B.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不利于观察线粒体,B错误;
C.体验细胞膜的方法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错误;
D.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可以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
B.细胞器甲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甲是线粒体,B正确;
C.细胞器丙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不含DNA,C错误;
D.细胞器乙是具膜细胞器,可能是溶酶体,溶酶体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D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图中的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均是具膜细胞器,可与g(核膜)及细胞膜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图示结构均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B错误;
C.a为叶绿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b为线粒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f为核糖体(能进行翻译)、g为细胞核(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可见结构a、b、f、g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不一定都发生A-T之间的配对,如f中只能发生A-U的配对,C正确;
D.在a(叶绿体)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甲同学实验在6分钟后不再发生变化,可能是细胞已经死亡,滴加清水后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B错误;
C.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已经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的作用,原生质体不能增大,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曲线ab段是随着培养液中浓度增加,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导致,B错误;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C错误;
D.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浓度,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反应物中的酶浓度限制,A错误;
B.图2中,10℃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没有失活,50℃时酶因结构破坏而失活,B错误;
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胰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8,而此,图3中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的关系,C错误;
D.酶促反应速率会受到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pH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A错误;
B.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不能将蔗糖分解,利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可以达到目的,B错误;
C.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酶可以将蛋白块分解,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
D.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因此加氯化铁的一组气泡较多,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AMP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A正确;
B.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用于还原或肌肉收缩,B正确;
C.丁过程中合成ATP的场所需能量可以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类囊体膜,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D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分别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的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和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所以图中两个不是同一种物质,A正确;
B.图中①表示由转化为,所以①表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该过程不消耗ATP,②表示由转变为()和,所以②表示的还原,该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B正确;
C.图中③表示由()转变为,所以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④表示由转变为,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酒精和CO,其中③④中均有ATP的生成,C正确;
D.图中①②表示暗反应过程,⑤表示无氧呼吸产酒精和二氧化碳过程,人进行无氧呼吸产乳酸,所以图中所示过程仅③④发生在人体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A.由图可知,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加,无光时减少,则所测气体为氧气,由图中F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氧气浓度可知,净光合作用大于0,说明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存在有机物的积累,A正确;
B.由于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所以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强度变化不大,B正确;
C.EC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物增多,的还原增加,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减少;DB段,光照减弱,光合作用产物减少,的还原减少,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增加,C错误;
D.对应图1中的DB点时,植物总体的光合作用在增大,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而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故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D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A.无氧呼吸不吸收,只释放;有氧呼吸吸收的和释放量刚好相等,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释放量相等,的吸收量等于总的释放量的1/2,A错误;
B.因研究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图一中DE段的释放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B错误;
C.图二中f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消耗ADP即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图二中,从与纵轴的交点可见,品种乙比品种甲的呼吸速率低,且品种乙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其光合速率即达到最大值,故品种乙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D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形成A型配子,故2号染色体分裂可能正常,①正确;由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的型配子,则对应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另外两个配子是aY、aY,②错误;X染色体一定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未分裂,③正确;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异常,④错误。
故选B。
17.B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的表达又有DNA的复制,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不变,C错误;
D.某一正常分裂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其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之前有5条染色体,对于二倍体动物细胞不可能是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B。
18.B
【详解】A.BC段表示间期,此时DNA的复制双链解开,其稳定性最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A正确;
B.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错误;
C.由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图为雄性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图Ⅱ中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若M基因在X染色体上,那么N基因所在染色体一定是常染色体,C正确;
D.由于CD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为1:2,着丝粒没有分裂,故图Ⅱ中丙、丁细胞位于图Ⅰ中的CD段,D正确;
故选B。
19.C
【详解】衰老细胞中酶活性降低,但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不一定是处于衰老过程中,如温度、PH等因素都能影响酶的活性,故A错误;发生分化的细胞,不一定丧失增殖能力,如造血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衰老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癌变也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癌细胞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减少,如跟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D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
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B错误;
C.若控制这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的遗传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若连续自交n代,则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因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D正确;
故选D。
21.D
【详解】A.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和yy,对于雌性来说Yy和yy的表现型为白色,对于雄性来说,Yy和的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和白色,所以子代黄色:白色=4:1,A错误;
B.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为Yy,若子代为雌性是白色,雄性是黄色,后代的黄色:白色=1:1,B错误;
C.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不论雌雄表现型全为白色,C错误;
D.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__和yy,对于雌性来说Y__和yy的表现型为白色,对于雄性来说,Y__和yy的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和白色,所以白色为1/2(雌性)+1/8(雄性yy)=5/8,所以后代黄色:白色=3::5,D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然后再自交,1/3AA的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2/3Aa的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中不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3.C
【详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
B.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是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故选C。
24.D
【详解】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时,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结婚,所生男孩都患病,所生女孩都正常,不可能。综上所述,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是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故选D。
25.B
【详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那么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那么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那么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9份中死了3份,单显性3份中死了1份,则存在AA或BB致死现象,B错误;测交可以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进而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组成,C正确;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但不能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
(1)由题图分析可知,光强为a时甲组植株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两者都会产生,甲组植株叶肉细胞产生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2)光照强度为b时甲植株的,即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设呼吸速率=a,则光合速率2a,则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晚上消耗的有机物=呼呼吸消耗,白天12小时积累的有机物=晚上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一昼夜后,甲组植株干重不变。
(3)不同点之间形成对比,需满足单一变量原则,A与C是同一植株不同光强下的对照;B与C同一光强下不同植株对照;A、B之间有两个变量,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都不同,不能对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三大环境因素是光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已知温度适宜,因此限制B点进一步上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4)由图可知,相同光照强度下,甲组的P/R值大于乙组,而由题干可知,呼吸速率在各条件下保持不变,说明甲组光合作用速率更大,则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所以甲组为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检测结果。
故答案为:(1)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2)不变
(3)A和C、B和C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4)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甲组P/R值更大,而呼吸速率不变,说明甲组光合作用速率更大,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
27.(每空1分,共10分)
分析图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
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分析图2:图2表示该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减数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
BC段表示DNA分子复制。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1的①至④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于存在于雌性动物体内,所以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2)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中②④一定属于减数分裂;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为雌性动物,故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极体。
(3)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故CD对应图1中的细胞②。因为DNA分子进行复制,故BC段DNA数量加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于图2的CD段。
(4)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或减数分裂Ⅰ后或减Ⅰ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减数分裂Ⅱ后或减Ⅱ后)期。
(5)由于一个基因型为的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的配子,说明含A与的染色体组合在了一起,则含a和X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故答案为:(1)①②③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②④ 极体
(3)② DNA分子进行复制 CD(或:CE)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5)、、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
分析每一对性状,在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关系,即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
(1)在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说明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于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16,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
(4)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
故答案为:(1)遵循在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
(2)不遵循
(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Ⅰ前期)
(4)① 一
实验设计: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5:1:1:5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由中灰身:黑身=1:1可知,亲本基因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Bb(♀)×bb(♂)、。无论哪种情况,亲本中的雌果蝇均为杂合子。为了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从中选取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应考虑将父本设置为显性、母本设置为隐性进行杂交。即杂交组合为: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如果子代无论雌雄,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1:1,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子代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全为黑身,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只果蝇杂交组合可能有两种情况:或。如果是,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如果是,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
(3)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和,则的基因型为、。可将两种性状分开考虑,只考虑体色时,在中有3种基因型(BB、Bb、bb);只考虑眼色时,在中有4种基因型(、、、),因此中共有12种基因型。
故答案为:(1)能
①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 ②灰身:黑身=1:1 全为灰身
(2)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