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穿越劳动现场,涵泳诗意之美
——《芣苢》《插秧歌》联读
鲁迅曾在《门外文谈》幽默地论及诗歌起源于劳动,他说:“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有一个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就是文学。”
劳动与诗歌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 主义的源头。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从西周到春秋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现实
文常补充
诗经六义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自由诵读,把握节奏,体味诗意。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比较两首诗歌的劳动主体和事件,确定两幅劳动场景的整体氛围,从而确定背景音乐基调和画面色调,完成表格梳理。
任务一: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篇目 时代 主人公 劳动事件 基调
《芣苢》
《插秧歌》
比较两首诗歌的劳动主体和事件,确定两幅劳动场景的整体氛围,从而确定背景音乐基调和画面色调,完成表格梳理。
任务一:比较劳动氛围,把握情感基调
篇目 时代 主人公 劳动事件 基调
《芣苢》 周朝 三五成群的女子 采芣苢 明朗轻快
《插秧歌》 宋朝 一家四口 插秧 紧张急促
思考:两首诗的主人公为什么要从事这样的劳动?
芣苢,又叫车前草。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
《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
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思考:两首诗的主人公为什么要从事这样的劳动?
插秧,关系到农田的收成,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
插秧时节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这就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劳力参与其中。
劳动意味着生活
任务二:聚焦动作特写,体会劳动内涵
①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1、为了更好地拍好劳动微视频纪录片的特写镜头,需要同学们对《芣苢》的动词进行细致的理解和形象化的呈现。
任务二:聚焦动作特写,体会劳动内涵
①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顺序不能打乱,这些动词呈现出采摘芣苢的连续过程
先秦的歌谣中,还有另外一种追求简洁的诗歌类型,比如: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先秦歌谣《弹歌》
这首诗有很多无实义助词,如果把这首诗中的助词去掉,岂不是更简洁,比如变成这样: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思考讨论:这样修改了以后,相比原诗缺失了什么?
总结
①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更加符合诗歌的情境——一种欢快的而不是紧张的劳动情景;
②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返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方玉润《诗经原始》
体会《插秧歌》中有关插秧的几个动作:抛——接——拔——插。
请同学们尝试着表演这几个动作,并反复10组。说说你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劳动的辛苦繁忙;
②劳动的有序配合
③家人的紧密联系、默契配合。
④将劳动视为战斗的激情昂扬。
①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请你捕捉两首诗中最能打动你的劳动场景,设计劳动微视频纪录片解说词,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劳动场景,传递劳动之美。
任务三:解说劳动画面,感受劳动之美
我荐劳动画面 劳动诗句
劳动关键词
画面解说词
任务三:解说劳动画面,感受劳动之美
我荐劳动画面 劳动诗句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劳动关键词 艰苦,奋斗
画面解说词 好雨知时润万物,紧锣密鼓现农忙。天空乌云聚集,他们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宛如一个个战士,穿梭在农田之中,奋力作战,哪顾雨水从头湿到肩,他们既顺应自然,无比珍视来自自然的馈赠,勤奋努力,同时也对抗着来自自然风雨的考验,争夺农时,坚强乐观。
示例:
比较作者对劳动的描写,总结两首诗作者的对劳动的态度。
《芣苢》是一首劳动者的____歌。
《插秧歌》是一首劳动者的____歌。
结语
欢
赞
两首诗歌产生的时代相距十几个世纪,诗体不同,所表现的劳动内容也不同,但两者也有相同的地方:
①从精神内涵上看,两首诗都表现出劳动者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
②从场景画面上看,两首诗都写出了众多的人物共同劳作的场景,富有形象感、画面感。
③从语言表现上看,两首诗都使用了当时活泼生动的口语,动词的运用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