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4 12: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1 草原
你们了解或见过草原吗?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草原给你怎样的印象?
草原图片美,其实草原的文字也很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 。
作者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读一读,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
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
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高歌一低吟。
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自上而下的草原景象而产生的不同心境和感触。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远道迎客—— 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 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
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感受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谊。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这些句子具体写出了迎客前和迎客时的一静一动的场景。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谈感受。
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
第一大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段落划分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教学完毕谢谢观看